昨天我是独自看了《七月与安生》,我很少一个人看电影,但是这部电影莫名的想要一个人好好看。
学生时代我读过安妮宝贝为数不多的作品,其中一部就是《七月与安生》,忘记了当时读的时候有没有读懂,好像只是当了一个故事来读,当然也并没有悟出故事本身之外的意义。
看之前同事嘱咐对于这种改编的电影不要抱太大希望,不过我已经差不多忘记了原本的故事情节,所以纯粹是当一个全新的电影来看,看完的感受只能说并不失望。
安生与七月在13岁初次见面,就好像命中注定一样,此后的生命都有了彼此的影子,安生潇洒不羁,七月温柔乖巧,安生闯荡天涯,七月安心读书,唯一相同的是,两人同时爱上了苏家明,当然这不是一个狗血的青春片,男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让女主的故事更加饱满丰富,而两女主的人生跌宕、悲欢离合才是故事的主线。
两个女孩,两种性格,两个人生。
七月乖乖女的形象,甜美的长相,温和的性格,完美的家庭,较好的成绩,在恋爱的年纪有心仪的男生在身边,合适体面的工作,还有流浪的安生给他讲外面的世界,这样的人生像极了我们自己或者是我们身边大多数女孩的成长路线,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刚刚好,安稳中带着幸福。
安生坏女孩的形象,非主流的装扮,男孩的性格,破裂的家庭,早早离开了学校,在青春的年纪混在酒吧与一群社会青年称兄道弟,到处流浪,四处奔波,还有远方的七月定时给她寄明信片,这种人生有点像我们中学时代班级里总有 那一两个被称为“小混混”的女孩轨迹,只是安生更夸张,一切好像也是那么随其自然,潇洒中带着温暖。
只是,故事真的这样简单吗?我们的人生这样简单吗?
看似温和乖巧的七月内心也充满了叛逆,为了名正言顺的摆脱这种生活婚礼当天策划了“新浪逃跑”的事故,从此远离那个25年没有离开过的家乡,背上背包,像曾经的安生一样流浪天涯。
看似叛逆任性的安生内心也向往着稳定和温暖,在流浪多年之后累了倦了,想要好好找份工作好好养活自己,在觉得差不多的时候,找一个对自己好可以让自己依靠的人嫁了,从此过上了像安稳幸福的生活,像曾经的七月一样生活细水流长。
只是,故事也真的仅此而已吗?人生难道是可以预测的吗?
七月怀了苏家明的孩子,独自一人流浪的时候找到了安生,在安生的照顾下生下了一个女婴,只是,末了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而那一年,是安生曾经想要死去的年纪,27岁;
安生抚养了七月的孩子,为了纪念两人曾经的岁月,在网上以七月的名义连载小说《七月与安生》,故事情节有所改动,以至于苏家明还以为七月活着,而安生以从事着七月曾经最想做的事,作家。
是的,这就是故事的真正结局,毫无预兆,可这更像我们的人生不是吗,我们羡慕着羡慕着别人的人生,而别人也在向往着我们的人生,虽然都是各自选择,都是自己的经历,只是我们仍然要学会好好过好自己的一生,体会自己的人生苦辣,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自己的路。
丹丹羡慕丫丫可以每天与各行业的人员交流互动,穿着光鲜亮丽,妆容精致得体,而不曾体会她为了不耽误工作从来不会睡一个安稳的觉;
丫丫羡慕云云每日可以朝九晚五,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曾体会她每个月为了节省开支每次花销都要精打细算;
云云羡慕娜娜可以弹得一手好钢琴,每次聚会都可以成为大家的焦点,而不曾体会她为了练习弹钢琴十几年如一日没有过其他活动,甚至没有时间交男朋友;
娜娜羡慕丽丽有一个体贴暖心的老公,每每看到都是如胶似漆,而不曾体会她为了处理好婆媳关系而绞尽脑汁,时常手无足措;
丽丽羡慕丹丹有一个和蔼亲切的婆婆,经常一家人举行家庭聚会,而不曾体会她作为全职妈妈所操劳的一切,繁琐的家庭事务磨灭了丹丹曾经的少女心……
所以你看,你所看到的别的人生,只是对方表现出想要你看到的那一面,就像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而从中的悲喜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知晓了。
最后附上张爱玲在《天才梦》中对自己的评价: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 出手摘树顶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愿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好自己的一生,就算邂逅了再好的人生,哪怕再羡慕,也可以大声说一句“就算你过得比我好,我也不愿意和你交换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