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例外
在家庭中由于某人生病,其他人自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症状上或消极的方面,从而忽略其积极的方面。为了压缩症状和扩展无症状的时间、行为和场所,使来访者认识到症状性的行为的出现是有条件的,会谈时要特别注意提问“例外的情况”。这是一种资源取向的提问方式。
例如:“她总是很粗心大意吗?有没有哪一次她是不粗心大意的?”
例如:“你说爸爸总是听不懂你的话,有没有哪次是他听懂了的?”
2奇迹性提问
采用在现实生活中不大可能发生的,比如魔法、水晶球等意象进行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帮对方从全是问题的思维中走出来。
例如:“如果明天起来你的症状突然消失了,觉得自己有力量了,你第一件事会想做什么?”
例如:“如果你的女儿的抑郁症在一夜之间好了,你觉得她第二天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3假设性提问
这种提问为对方提供另一种可能,让来访者能够从他人的视角去想一想。治疗师通过假设给家庭照镜子,即提出看问题的多重角度,让来访者自己认识自己,并有助于家庭行为模式的改变,促进家庭成员的进步,或者让来访者将病态行为与家庭里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
例如:“假如你的奶奶回来了,就在你身边,你觉得她会怎么看待你的现况?”
例如:“如果让邻居来想一想,你觉得他会怎么说你们家这个问题?”
4差异性提问
这种提问能够让来访者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
例如:“你生气的时候和不生气的时候,对儿子有什么区别?”
例如:“如果你的病一直都不好,谁会更着急?”
5澄清性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用来正本清源,常常采用打分的方式来进行。
例如:“刚才讲的有些地方我还是不太清楚,能不能麻烦您再讲一下?”
例如:“如果让你给你们的关系打个分,满分100分,你会打多少分?”
6改善-恶化性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听起来比较奇怪,但它能够把一个看起来确切无疑的症状和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
例如:“你们干些什么事,会让你们离婚离得更快?”
例如:”你们继续做些什么,会让孩子更加不想上学?”
7责任回归性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倡导来访者要对自己负责起来。这是一种容易讨人嫌的提问方式,需要在前面对咨询关系进行良好的建立。
例如:“如果有人非常不近人情地,非要说你的行为跟现在的问题有关系,你认为他们可能是根据什么这么说的?”
例如:“你觉得你能够为那个愿景做一点什么?”
8资源取向性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它能够去强化来访者已经拥有的资源。因为任何一个有障碍的系统,总有它没有障碍的部分。
例如:“你经历过这么多难熬的事情和痛苦,现在仍然有力量到咨询室来求助,是什么让你能够这么做的?”
9前馈性(指向未来的)提问
这是一种未来取向的提问方式。它将病态或某种行为的积极意义投射到将来。显然,前馈提问是一种资源取向的提问,是针对当前临床上习以为常的缺陷取向(或病理取向)而提出来的。
此种提问可以刺激家庭构想关于未来的人、事、行动计划等,故意诱导这些计划成为将会“自我应验的预言”。或者反过来,让有关人员设想在有诱发因素时,如何使症状性行为再现,以便能诱导出家庭对诱发性因素的预防性行为。
例如:“如果你们家在三个月后被评为小区的幸福家庭,你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才会实现这样的一个愿景?”
例如:“如果你继续和妻子保持这样的关系,你觉得一年后你的孩子可能会变成什么样?”
10循环提问
即当着全家人的面轮流、而且反复地请每一位家庭成员来表达他对另外一个家庭成员行为的观察,或者对另外两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看法,或者提问一个人的行为与另外一个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间接性的提问,用于为咨询师制造更多的信息。这种提问方式让来访者能够跳出自己的理解,看看在别人眼中会怎么样看。这种提问方式要求被问的人去讲别人的观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
由于这类拐弯抹角的间接提问在被问者的回答和其他听者的“内部回答”之间制造了差异,引起持续的比较和搜索过程,因而极具启发性、暗示性。
例如:“你觉得在孩子眼中,他是怎么看待你和妻子的关系的?”
例如:“爸爸打孩子的时候,妈妈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