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论语》有感「一」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叫我们复习复习再复习。

老师为什么要求我们多次复习,就是为了让我们牢记知识点,然后提高学习成绩。

孔子这里说学了又时常复习,能使人感到快乐。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复习,也许能使我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我们凭兴趣而学,能从中找到乐趣,但为了考试像机器一样复习,就无法从中找到乐趣。

因此,不为考试而学,我们才能学得快乐。

孔子在这里说,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是一个有德的君子。

确实,别人不理解我们,我们就不会因此而生气,确实是一个有德的君子的行为。

但是,因为别人不理解而不生气的人,有几个人能做到?

也许,这就是君子少的原因吧?

因此,很多人提倡人们向君子学习,毕竟真君子太少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