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活的主观能动性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工智能正领航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流说法,正激起千万人的思想的浪潮,作为人类,有着独立思维的高智力脊椎动物,越来越应该锻练一种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起死回生”的能力:改变。

想要做些什么,这个很重要。在考量过做一件事的合法性之后,开始去实现完成这件事,是需要条件的。反之,作为必要条件,成功也一定有ta的孤傲之处,时间也好,心力也好,总之是要付出代价。与其说能量可以粘合各种充要条件,还不如说,自身的高能量本身就是完成目标的一个重要充要条件。认知决定完成事情的高度,利他的多少反显出事情的价值。

想要即还未拥有,通过做为而得到,这一过程就是改变。如果说改变会有得到,那么改变就一定有舍弃,这是一个向前冲的过程。是的,奔跑起来会有风,而且跑得越快,耳边越有呼啸的风声,随着风声的愈狂愈啸,我们往往会也因此绊住脚。

“恐惧什么,就会被什么掌控。”这是因为恐惧情绪会激发个体的适应性反应,促使我们采取逃避或防御的行为,从而提高自我的生存机会。这种恐惧情绪会导致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潜在的威胁上,而无法专注于要做的事情上。所以有些时候,面对内心深处的恐惧,我们都被大脑进行了欺骗性保护,此举看似大脑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但其实不然,我们才是大脑的主宰。我一直相信人定胜天,面对困难,总会有“奇迹”发生。

我也曾对峙过恐惧。因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完美,所以自责难过,很久无法释怀,甚至影响了之后的工作和交友,导致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是对方(不论是谁)询问我信息,我都会下意识产生被害妄想而拒绝友好合作,失掉了很多现在看来其实很有执行价值的机会。直到我意识到与人相处的艺术其实是一种零和博弈,改变自己是在更好的改变整个事态,从始至终都只有自己改变才会生出希望,所以后来当我坐下来耐心听完对方完整的表述,我才真正从当时的人际交往黑洞中解脱出来。

在认识到生活中许多的“不顺”,甚至是当下所有的现状均是处于自己的恐惧心理中时,是不是感觉恐惧其实并没有什么意思,甚至对恐惧心理有些倦怠了呢?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拿时光惩罚自己未免有些太残忍了。未来是什么样,大家都不知道,不如勇敢起来走走看!

选择性地接触信息,远离低落情绪,主动地摄取正向能量。有意识地避开一些哀伤和冲突的情景或是信息,例如喧闹的人群、电影里离别的桥段、网络上明星离婚或者打官司等类似的负面消息和负面言论,去结识快乐的人、正能量满满的人,从而获取这世界上的优质能量,快乐向前。

回过头来说,为什么要建立生活主观能动性?

众所周知,地球上是没有永动机的,但是天外有天,我们若将膨胀了的自己放低,会发现我们都在更高级中充当一部分角色,任何问题都有解决办法。当我们没有力量去解决的时候,记得去寻找能量、重新获得动力,再去冲破黑暗。暂且不说“自我改变”会给我们以后带来什么,只是“自我改变”这个念头本身就是一个有逻辑的、带有正能量且可操作的为生活赋能的过程。

简简单单的原因:主动可以跑在被动前面,不存在被动接受的烦恼。

改变就是——要相信“不可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