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方法的反思(一)

虽然看书多年,可最近突然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会看书”。

寒假以来读了四本书,《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活好》,还有一本是《原则》(正在读),《穷查理宝典》和《原则》两本都是被力荐的宝典类书籍,很厚,读起来比较烧脑。

《穷查理宝典》我用的是自己一贯的看书方法,我现在把它称之为“蒙着眼睛看”,就是拿来一本书,什么也不管,从第一页逐字逐句的看到最后一页,这种读书方法,我现在觉得是不正确的,尤其遇到那些不怎么有用,或者是价值观、世界观,论据结论明显有问题,有错误的书(千万不要以为书都是好的对的,有时候要把它仅仅看作印刷品),会有一种认认真真受骗的感觉,浪废了时间还感觉吃了苍蝇。

遇到一本好书,当然算是幸运的,但是我之前的看书方法,有一种事倍功半的笨拙,不清晰书的梗概,也不了解书的主要意图,甚至对作者、关键人物也是一无所知,我看《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查理·芒格”这么个人。就这样,开始了通篇的仔细阅读,我看书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必须逐字逐句的一个一个字句的看,生怕漏掉哪个关键字、关键词,就像嚼甘蔗,嚼的轻了快了生怕还有没被挤出来的甜汁。所以,我看书完全是高度集中的,好在是《穷查理宝典》这本书还必须得这么看,也值得这么看,而且读一遍还远远不够,我的看书方法幸运的撞对了。

但是我依然对我的看书阅读方法产生了怀疑质疑,有没有更好的看书方法?有没有更好的阅读技术?答案是有的。我在《查理芒格的智慧》一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读书的方法论”,后来又查了一些关于“怎样阅读书籍的方法类资料”,再加上身边人给我的建议,我尝试性的用在了《活好》这本书上,果然新的读书方法有神奇的效果,用于读书的时间基本缩短了2/3,但对于书中关键思想的领悟却加深了不少,而且,还在过程中及时的和我的现实工作、生活结合,产生了“手把手教”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是,先看前言,仔细阅读,按我一贯的阅读方法——逐字逐句的读前言、序言,然后仔细看目录,在看目录的过程中,开始思考自己的需求,按照目录里列举的内容,反向挖出自己的需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