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一个访谈中曾说过:“我觉得一个家庭当中,父母跟孩子最好的关系就是,孩子愿意跟你说话,孩子愿意回家”。
深以为然。
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轻松的、自在的、平等的。
当父母放下长辈的架子,以朋友的姿态和孩子相处时,双方的交流才会如潺潺溪流,畅通无阻。
摒弃父母权威,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声音,才是亲子和谐相处的关键。多一些“你觉得怎么样”,少一些“都是为你好”,亲子关系自然就融洽起来了。
若父母一直端着“权威”的架子和孩子沟通,孩子只会与你越来越疏远。
我的好朋友H,就有着这样一对“权威”型父母,一直深受其苦。因为关系好的缘故,我对她家的事情自然知晓一些。
H的父母属于文化程度不高,但权威很重的人。和H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遇到任何事情,从来不和她商量,都是直接单方面宣布结果。
但凡H一反驳,她母亲便一哭二闹三上吊,哭诉自己生了个不听话的白眼狼,一把鼻涕一把泪,细数这些年为她付出了多少多少。
父亲也会立刻加入母亲的阵营,完全站在母亲的一边,怒斥她不孝,甚至赶她出门。
H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她觉得在那个所谓的“家”里,她感受不到丝毫温暖。
大学一毕业,她就选了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能不回家就尽量不回。她想逃离、逃离那种压抑、完全不能好好说话的环境。
她烦透了那种每天在吵闹中度过的日子。毕业后,她只回去过三四次,几乎每次回家都是大吵一架。
父母甚至觉得H之所以现在事业有成,有所成就,全都是他们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们,H什么都不是,把H贬低的一无是处。
本来就自卑敏感的H在父母的打压下,越发压抑。这段沉重的亲子关系,压到她喘不过气来,她甚至打算这辈子都不组建家庭。
她害怕自己变成母亲一样的人。
她不想自己的下一代,也活得像她这么压抑。
另一位朋友W,从小是被父母惯着长大的,不管发生什么事,父亲都是无条件护着她的,在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之后,才会跟她耐心细致地分析事件的利弊得失。
所以,即使已经成年,她还是每天和父母保持通话,嘘寒问暖,其乐融融。
虽然,她事业上没有H那么顺,但幸福指数却远超H,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风轻云淡、岁月静好的从容与淡定。
她敢闯敢拼,想要的就会去争取,那份勇敢与坚定让我和H都羡慕不已。
从这两位朋友身上,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一个充斥着贬低和讽刺,另一个则洋溢着平等与温情。两个家庭养育出的孩子,也自带了各自家庭的风格。H悲观内敛,W自信乐观。
H的父母会经常跟我抱怨H如何如何冷血,对他们不管不顾。
事实是,H每次给家里买东西,父母都是冷言相对。
“哟,今天怎么这么有良心,知道给我买东西了?”
“你管好你自己的事,一天尽买些无用的东西,浪费钱。”
“我们受苦受习惯了,享受不了你这高档货……”
……
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H索性什么都不管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她说她真的太累了,不想再去为这件事消耗感情了。
当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和自己不亲近时,不妨也去自我反思一番,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不是把责任一味地推给孩子,要求孩子事事都顺着他们。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若想真心为孩子好,就不要用付出和孝顺去道德绑架孩子,给予他们足够多的爱就好。
唯有用爱,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坚信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父母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从而在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时,都能够从容淡定,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