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小姐十六岁的时候,受到了一大批青春读物的荼毒,其结果就是在一个大雨天,我撑着伞拿着礼物,站在了暗恋对象的学校门口。
开头是不错,但结果并不是人家收下了我的礼物,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那天迎接Y小姐的,是被自行车撞倒在地,抱着礼物跌倒在泥水里的场景,并且全程没有看见暗恋对象。
其实我到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那天行人的窃窃私语,他们的动作眼神全都被放大,然后印在了我的心里,简单来说,就是眼前一阵发黑的感觉。那天被重重留在日记本上的话是:我绝对是、绝对是最倒霉的人。
六年过后,校友聚会。关于那天的大雨,大家竟然都还记得。成为公司高管的学姐说,那天她因为滑倒,不但弄坏了雨伞,还崴了脚踝。在母校实习的临班男生说,他不但摔倒在地在地,弄伤了手肘,还丢掉了自行车。
你看你看,在一样的时间,一样的空间里,你并不是你认为的那个最倒霉的人,你只是和平时相比,特别倒霉而已。
大学的时候,我身边有这样两个人。他们是标准的青梅竹马,父母彼此熟识,从幼儿园就一个班。在固定的言情桥段里,他们肯定是要纠缠不清,直到结婚生子的。每天他们一起结伴去吃饭,每次那个男生都会这样介绍那个女生:她是我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人。在那时,我们都被他们身边的粉红氛围所倾倒,根本没人注意到那个被重复了好多次的词汇:‘特别’。
到了大三的时候,男生和女生的相处模式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渐渐的开始不在一起吃饭了,她渐渐的开始不再出现在有他的聚会上了。变化就是这么悄无声息,以至于包括那个女生在内的我们都没办法接受后来的事:那个男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他总会这样介绍被他所喜爱的人——她是我最重要的人。
再后来,他和那个‘最爱’的女孩在今年结婚,而误以为对方喜欢自己的女孩,却彻底消失在青梅竹马的世界中。直到那时,我们这些看客才突然明白,原来‘特别’和‘最’是有区别的,特别的人、事、物可以有好几个,而能被成为‘最’的,往往有且只有一个。
其实我们往往衡量‘特别’和‘最’的差别时,总会带上浓重的自我色彩。以第一人称来评价关乎自己的事物时,我们惯常会觉得自己就是最悲伤最倒霉的,往往这样,负面的情绪会更加浓厚,以至于我们陷在某个场景中无法轻易脱身。
但那些飘洒在时间里的往事,被别人以第三人称评价的时候,就完全脱离了‘最’这个等级,别人会觉得你惨,也会觉得你可怜,但在他们的意识里,一定会有人比你更惨。
而在喜欢这件事上,更需要弄懂‘最’和‘特别’的差异。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衡量,什么是喜欢,什么又是爱。
那么你呢?能分清什么是‘最’,什么是‘特别’么?你到现在还依旧认为你是‘最’倒霉悲催的人么?而你爱恋的人又是拿哪个词汇来形容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