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老妈来电话,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我的念头和感受跟着各种翻转:先是说昨天她拔牙了而且很疼(这里我有内疚出来,周末忙着自己的事,之前老妈提过周末要去拔牙,但我听完没往心里去,更没安排时间陪她去,如果可以陪着她去拔牙,她的感受会好些),回来听说我们家下午两点才能吃上饭,怕我儿子饿得等不及,就强挺着做好了午饭(这个“强挺着”让我瞬间很不舒服,过去的经验出来了,首先是她对别人的不认可——你们错了,午饭做的太晚,其次是突出自己的好——你们没我做的好,我自己很难受时候还强挺着把饭很快做好了。而我既不喜欢听到老妈对其他家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不认可,又不喜欢老妈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我只是听简单语气词的回应而一直没回话,听到后来老妈讲到让我走之前把孩子送到她家,我就直接告诉她说我做不到(一方面我手头的活会让我在不得不走的时候才离开,估计没有充裕的时间等或帮孩子穿好再送过去,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之前那些不良感受的间接表露)。感觉她听后有点意外(我说完自己就担心她听了会不舒服,所以这个也许是我的投射),但没说出来。
挂断电话,心里揣着不舒服出去参加活动。
遇到我的老师,抓到个话机我就说了和妈妈沟通的事。自己主动分析了妈妈这么多年得不到爸爸的认可(写到这回想起来,好像听妈妈讲,她感觉也没得到我姥姥的认可),所以她的沟通模式就成了经常声明自己是对的,判定别人是错的,口头禅——诶呀,我/你错了(在我看来这些事绝大多数都到不了判断对错的地步)。我明白道理却没在行动上做到理解和倾听,复盘一边我可以转念——
她说拔牙了而且很疼——我回应:是啊,拔牙老疼了,现在还疼吗?抱歉,我忘了安排时间陪你一起去。
她说强挺着做好了午饭——我回应:谢谢老妈!多亏有您,要不孩子到点不吃饭饿着多难受。但下次这种情况最好别硬挺着,如果他饿了可以让他自己和爸爸说早点做好,或者吃点别的,您好好休息尽早回复。
她说让我走之前把孩子送到她家——我回应:我手头的活多半会让我在不得不走的时候才离开,估计没有充裕的时间等或帮孩子穿好再送过去,您看让爸爸送过去或姥爷过来接怎么样?
当我恐惧被评判为不好时,我是不可能感受到平安的,而且我还会反击回去,感受到越发的不平安。当我觉察,愿意重新选择时——世界在慈爱的慧眼下显得焕然一新!现在我没有什么好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