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对人类文明的思考,更是对一代代华夏子孙的警醒与启发。正如他所言: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他怀揣着年轻热血的心踏上这条无畏的新的征程,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余秋雨先生将他的征途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
踏入秋雨先生的人生之旅,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沉重与哀恸。在此我无法与你长篇累牍地细细道来,于是择了其中令我十分感触的几个部分与你分享。
“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这是秋雨先生对敦煌莫高窟王道士的评价。他让工匠用草刷蘸上石灰刷去壁画,抡起铁锤打毁塑像,用泥巴堆起灵官,打通一个个洞窟……莫高窟里藏经洞的湮没,是该责备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还是怪罪圆滑腐朽的翻译蒋孝琬,亦或是痛斥“布施者”斯坦因呢?究其根本是在于中国当时的狼狈与落后,官员们的盲目与腐败。
接着是影响了苏东坡先生一生的乌台诗案。苏辙的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此案——“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的诗被检举揭发,作为文人的他不知所措,因害怕株连亲朋好友甚至在示众途中几度想投水自杀。在牢狱中不断地被侮辱、构陷、逼供,他笨拙地应对着,哀号着,终于他妥协了。他的诗曾助他通达云顶,此刻也致使他跌落谷底。而幕后黑手竟是一群小人,能助使小人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当时中国的学术氛围。被贬黄州后,东坡先生在寂寞中惶恐与自省,在孤独中沉默与觉悟,终于他成熟了……
最后将我们的目光停留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数不清的文人志士,被株连的远亲近邻,浩浩荡荡的百余人队伍,多少死在途中,多少麻木承受。令人唏嘘。但是在这一片荒凉之地上却产生了人世间可贵的友情,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人之间,他们赤诚相待,倾心相助。除此之外,他们面对灾难找寻人生的底蕴,他们进行文化教育与考察,培养市场意识,极力推动着这片土地上文明的进步。不可否认他们是伟大的,英勇的,崇高的。他们留给了我们许多,相反,我们亏欠他们太多。
通过《文化苦旅》我了解到了许多人类文明史上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我有欣喜,满足,亦有悲恸,感叹。文化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是无法言说的,你只能用心灵去细细感悟方能发现其中的真谛。所以我推荐同学们去品读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不为别的,只为寻到心灵深处对文明历史的渴望与呼唤,同时也希望你们能从中收获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