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做好,自己得不到幸福,就把责任怪在最靠近我们的人,是人生最常犯的致命毛病。
谁是最靠近我们的人?是父母,是家人。因为我们从小婴儿开始,就受到父母的宠爱,生气会被哄好,偷懒会被原谅,犯错会被宽容。反而容易在父母家人面前最放肆,最不珍惜他们。
最近是假期,小朋友在家里肆无忌惮,吵吵闹闹,得意忘形,自由散漫,我都不怎么去理会他,可能是从小,我爸妈也没有约束我和我弟,到我这里,也没有给孩子立下很多规矩,让他自由生长,我发现他还是比较粘我,不怎么黏他爸爸,可能是爸爸忙于工作,看起来更加严厉,他还是有些畏惧心理的。
还记得一起吃饭的老奶奶说,他的几个外孙都是跟着他一起长大的,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小孩子小,婆婆看起来比较凶,几个孩子也不敢造次,吃完饭就各回各屋写作业,几年下来,孩子们长大,倒是规规矩矩的。
我第一次意识到畏惧(怕)比宠爱更有好的效果,我理想中的状态是,很真诚地对待你(这是软的一面),同时我也会很坚持自己原则(赖作业在我这里是不可能的!)
这一缺陷如果不警惕,不纠正,那么,一个人是不太可能有什么出息的,也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因为一个人成长获取的最多资源,来自于父母家人,从奶水到财产到智力支持到人际关系。从父母家人这里得到最多,然而你态度最差。这种不智与无礼,让人寸步难行。你连最好的资源都用不好,更差的资源你怎么用得好?
在片面截取信息、甚至生造出的“父母无恩论”“父母不能要求子女赡养论”“原生家庭有罪论”等等歪理邪说影响下,热衷于批倒批臭父母家人,与父母家人关系紧张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多了起来,这也是他们不幸福的一个源头。
凡有一点不满意,就怪父母家人。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成长起来呢?父母家人都放弃的人,谁又愿意帮助提携你呢?对父母家人都不愿意欣赏回报的人,你又能对谁仁义呢?
把家庭经营好,永远是自己人品与才能的最好证明。顺乎亲,则信乎朋友。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对孩子温柔,对家庭负责,那么,他必然可以当朋友。否则,则会让人害怕与远离。
不要觉得家庭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才是一个人立身的大本,本立而道生,每天都要把这些小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