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与孩子交流一定有着它的基本的方法与遵循。
谁也不要自信自己天然就能与孩子相处,或者说自己天生会做父母,这是另一个自以为是。
之于孩子,既不能简单粗暴,突出严厉性,也不能完全放任自由发展。
这样的结果是,造就他们长大后要么偏激,要么无政府主义,自由散漫。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学会为自己行为导致的结果负责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比如孩子不按点吃饭,不好好吃饭,很多家长会想尽办法追着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一顿不吃,等到下一顿感到饥饿。
让孩子自己觉得错过这一顿,只有下一顿才会有的吃,饥饿的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原来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样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由内部主动改变。
惩罚不等于管教。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让孩子自律。
采取正面管教,既不骄纵,也不过于严厉,对孩子和大人都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其养成各项人生能力。
惩罚和奖励事实上是有大人主导的。
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这只是短期的效果,那么长期呢。
过于专断严厉是缺少和善,过于放纵、骄纵就是缺少坚定。
和善与坚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根本。
有一个事实是,大人往往要求孩子学会自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大人自己却做不到。
有时候对孩子表现过于严厉,然后再用和善去做弥补。
这根本原因是大人自身也不知道什么是坚定与和善,该怎样去做。
那就要加强学习。
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当大人感觉到要生气的时候,首先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平静,等心平气和的时候再与孩子一起作决定、想办法。
比如在商场里,小朋友突然哭着嚷着要一件东西,大人往往就是火冒三丈,暴力拉走,就是不买,这个时候完全可以给孩子说,我们先等一等,等明天再来再做决定。
也许这个例子还不够有说服力,比如大人们吵架,也可以完全平静一下再去解决。
也就是说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定期开家庭会议。
全家人可以心平气和的静下来商讨一件事情。
培养孩子的归属感与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
而惩罚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很多青少年犯罪,他们缺少的就是归属感与价值感。
惩罚只是短期有效,绝做不到长期有效。
惩罚教给孩子的是为将来埋下暴力、偷偷摸摸,不尊重自爱,以及其他负面的种子。
而大人做出惩罚手段的时候,是担心如果不惩罚教训孩子,害怕对孩子失去控制。
为了追求长期效果,必须采取许多其他替代手段。
而我们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达到培养以下的品质。
正面的自我概念
拥有责任感
自律
合作
开放的思维
善于客观的思考
尊重自己和他人富有同情心,接纳自己和他人
热爱生活
好学
礼貌
诚实
自我控制
耐心
幽默感
关心他人
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正直
这些品质,我们这些大人们对照着,自己又拥有多少呢?
明天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