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托瓦内特—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一位命丧断头台的法国王后。她的名字,她大起大落,戏剧性的一生,因为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的著名传记印在了记忆深处。
“她当年曾是雍容华贵的绝代佳人,以后是一位历尽辛酸的王后。” 著名的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在书中深情如实地记述了安托瓦内特的不幸婚姻,坎坷遭遇,悲剧性结局:他高超的艺术手法,使这部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读后久久不能释怀。一个美丽,奢侈,骄傲,高贵的女人,一段纸醉金迷,轰轰烈烈的法国历史徐徐展现在眼前……
奥地利女王泰莉莎以无比的自我牺牲和专心致志治理着国家。她运筹帷幄,坚忍不拔,掌握中庸之道。为了巩固维持和法国的关系,决定将不满十五岁的小女儿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未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从此,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与法国的波旁王朝“化干戈为联姻”。
少女时代的安托瓦内特:美丽,轻佻,浮躁,不屑于怯懦无能的丈夫,在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里过着奢靡繁华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挥霍,打扮,跳舞,赌博中,引起宫廷内外的不满,被讥讽为“赤字夫人”。1789年夏天,在各种社会因素,阶级矛盾长期酝酿较量中,一场惊天动地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它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一切旧制度的残余,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国王和王后从权利的顶峰摔了下来。为了追回失去的天堂,这个前半生依赖民脂民膏,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王后片刻之间转变成了自我克制,意志顽强,悍然无畏的女人,竭尽全力与革命派抗衡,激起了日益觉醒的人民的反感。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在路易十六被处死后,安托瓦内特也于1793年10月16日被革命人民送上断头台。
“磨难才使人认识自己。”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个曾经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法国的王后这样写到,它揭示了写信人的心灵受到了何等的震撼。二十年来,不论是母亲的告诫或朋友的规劝,在她身上都未奏效。只有悲伤和苦难是她的启蒙教师。她意识到了自己的转变。法国大革命后,沦为阶下囚的她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虽然憔悴苍白,但在审讯时,她的坚定和镇静使任何诽谤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她忧郁地写道:“尽管接二连三的打击使我心烦意乱,正在失去一切。然而,你可以相信,逆境并没有吞噬我的勇气和力量,无论发生什么事,我绝不会失去这两者。苦难将教我智虑明达。”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当举国翻腾而失去王冠之际;当只有像王后般地死去时,她在内心深处才行成了一个真正的王后,意外表现出了贵族的骄傲和尊严。
1793年10月16日,离开监狱去刑场前,一位神父要她勇敢。“勇敢?”她回敬“就算我要死了,勇敢也不会离开我”。“她知道,生命已无可挽救,要维护的只有尊严了。她的尊严要求她不能有任何软弱的表示。她需要的只是坚强,要让所有关心她的人们看看,泰莉莎的女儿能如何赴死。”死囚车迟缓地辘辘碾过石板路,当时的著名画家路易.达维德一转眼就画出了一副王后的像,“这是一副技巧娴熟,极其出色的写生画,画出了一个早衰蒲柳,无复当年风韵,除骄傲外一无所有的女人的形象。她的嘴骄傲地紧闭着,表情极其冷漠;她双手反绑,挑战似的笔直坐在囚车的木凳上,像在王座上一样。她那石头般的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显示着骄傲,她的姿势表现了她那不可征服的坚强意志。不幸变为蔑视,痛苦化为力量,这使她那倍受折磨的脸上出现一种新的、令人生畏的威严。虽然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充满仇恨,却也无法抹杀这种令人生畏的尊严。正是靠着这种尊严,安托瓦内特忍受住了被押往刑场的耻辱。死囚车在断头台旁停了下来,王后不需别人搀扶,比离开监狱时更镇静地走上木台阶,她穿着黑缎面高跟鞋,轻捷地登上台阶,就像以前登上凡尔赛宫的大理石台阶一样。”
如今的微信朋友圈,还广为流传着这样一段事实:路易十六的王后在走向断头台时不经意间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声“对不起”。并郑重地评论道:“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身为奥地利公主,法国王后的她在显赫富贵的环境中形成了勇气,担当,在逆境中固守高尚的贵族精神。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当巨大的不幸降临时,身为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的船长帮助乘客登上救生艇,自己却拒绝了同伴的帮助,在最后一刻和心爱的舰船一同沉入了深海。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荣誉,责任,尊严,同样将“贵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平淡生活中的我们,在努力中完善自己,充实心灵,也会拥有良好的教养,丰富的学识。优雅地,有尊严地活着,在潜移默化中实践着贵族精神,同时也感受着精神贵族的愉悦。
好书总是值得读第二遍。这本刚参加工作时读的第一本书,心中泛起的波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平复: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那个高贵凛然的王后,那些催人泪下的描述在作者真切的笔触中越发清晰,感慨。多年以后再次阅读,依然心绪难平。这位命运多舛的王后寻欢作乐的前半生让人惋惜,她坚强刚毅的后半生却由衷地让人敬佩。
人生路上总有磕绊和曲折,我们需要且行且珍惜。如果幸运时一味贪图安逸享乐,不能审时度势,当暴风雨来临时,或许一切已无法挽救。在书中,法国大革命猛烈的雷声终于震醒了安托瓦内特,她曾对几位依然知心的朋友绝望地大声说:“他们想要我怎么样?……我什么地方伤害过他们?”深刻反思之后,她开始懂得了责任的艰难,开始感到头上王冠的重量。她改变了平日那种我行我素的习气,脱掉了那层万事漫不经心的傲慢外衣,抛弃了过去那种事事都无所谓的态度。迅速补救自己的某些严重过失:立即消减了个人费用,采取了各种节俭措施,取消了赌博。并恢复了听觉,注意起别人的反应。不再追求上流社会时髦的风尚,而是尽量使自己的行为和新势力保持一致,符合舆论的要求。但是,现实对她这一切努力的回答是“太晚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压倒了她,使她在历史上最混乱的场面中成了少数主要人物中的一位。
失去了,觉醒了,了却了……奢侈和流言使38岁的法国王后香消玉损。如果她只是欧洲中世纪一个小国的女主人公,如果不发生革命,她或许会穿着美丽的衣裳,做着洛可可式的美梦,悠闲自在地度过一生。可那样也不会让人们记住她,更不会被她在苦难中激发出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悲情历练命运,苦难成就经典。茨威格充满激情的传记感性地再现了历史,荡气回肠,精彩绝伦。
历史是条单行道,生命没有回头路。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酸甜苦辣咸,在书中,更在生命的旅途中。感悟书中的精华,体会生活中的多彩。不留遗憾地珍惜每一天,坦然应对许多无法预料的事情,勇敢从容地走过寒冷萧瑟的冬天,在挫折中提升磨炼自己,满怀期待地迎接百花盛放的春天。如此,让生命在风雨的洗礼和沉淀后更加厚重,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