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3U8633的故事
1、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航班机组人员共九人,包括机长刘传健、副驾驶徐瑞辰、第二机长梁鹏、乘务长毕楠和乘务员等人。机上还有119名来自不同地方搭机去往拉萨的乘客。
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6点27分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前往西藏拉萨,在半个多小时后,飞机开始剧烈颠簸,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温度骤降到零下40度左右,副驾身体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机长在极端条件下实施完全人工操作,机组人员冷静应对,于7点46分成功备降成都。机上除一名副驾驶员和一名空乘人员轻微擦伤外,没有乘客受伤。
机长刘传健的这一极高难度的操作被誉为史诗级的迫降传奇,中国民用航空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川航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刘传健同志“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并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不一样的幕后故事
2、《中国机长》导演刘伟强拥有扎实的摄影功底,拍摄过程中经常亲自掌镜,在影片效果中宛若亲临现场,代入感十足。剧组花了近3000万元搭了一个1:1的模拟机,模拟机可以模拟飞机颠簸、震动等危险情形,极具真实感,使电影对事件的还原更加逼真。
影片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比如虚构了返航时飞机要穿过一团雷暴云的情节,让故事更跌宕惊险。同时,《中国机长》还原了大量事故发生时的真实细节:遇到气流颠簸后,氧气罩自动脱落,餐车里的餐食散落在过道,整个客舱狼狈不堪;李沁饰演的乘务员被餐车撞伤,仍然坚持帮乘客戴氧气面罩……
《中国机长》在去年九月份才开始筹备,当时就确定要在今年国庆上映,去掉做后期的时间,在今年8月份就要全部完成开始制作拷贝,所以留给电影创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且演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呈现更真实的情境,其间的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刘伟强不仅拍摄了机组人员如何力挽狂澜,更全方位地呈现了地面的机场塔台、控制中心、机场的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如何为飞机提供强有力的后援,飞机安全是靠多方协助来实现的,这些细节都很真实。民航为拍摄提供了全方位的协助,给剧组提供过直接帮助的民航系统工作人员大概就有1000多人。
敬畏生命 敬畏职责 敬畏规章
3、《中国机长》改编自真实事件,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而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除了紧张惊险的危难本身,还有机长、乘务员乃至乘客们对于生命的敬畏。民航工作是神圣的,机组人员要对每一位乘客的生命负责。即使安全着陆之后,机长仍为自己并没有准时将大家送到拉萨而深表歉意。这样的尽忠职守、深明大义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呢。
不论是日常的机上服务还是灾难来临后的冷静处置,所有的乘务员表现出的是他们专业的态度和素养,面对乘客的不解和刁难,他们始终没有一丝怠慢,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本身就是对敬畏职责最好的诠释。
大众对民航人的日常工作了解有限,大部分只是对机组较为熟悉,但其实每一次起降背后都有无数人在支持。这场灾难最后能化险为夷,不仅仅是机组人员的努力,也是幕后所有人的协力。他们是英雄背后的英雄,同样值得钦佩。
《中国机长》的意义,不仅是还原了一个事件,也不只是为了告诉我们灾难的不可预知,影片更想要传达的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平安健康地活着,是因为有无数像机长这样的人,怀着对生命的高度敬畏,默默无闻地守护着人民的安全,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致敬每一个参与电影的台前幕后的工作者,致敬所有平凡又伟大的民航工作人员,致敬那些默默奉献为人民负重前行的英雄,我们永远感激且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