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9月30日上映的《中国机长》创下了点映票房最高的纪录,在国庆档推出的电影中获得了不俗的表现和令人称赞的口碑。
不少从事民航的工作人员都对电影大加称赞,说这是一部中国良心电影,更是有民航的乘务长看得潸然泪下。
前天刚从电影院走出来之后,我就酝酿着想去继续聊聊这个故事。
大家在电影宣传的环节都知道了《中国机长》电影的情节是取材于真实的故事,生活里的英雄机长名叫刘传健。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飞机起飞前机组的所有人员都如同往常一样做着例行的飞前检查程序,旅客按时登机,乘务员提醒乘客调直座椅,系好安全带,似乎这又是一次平常的飞行任务。
当飞机逐渐上升高度开始执行巡航的时候,突然一个声响引起了机长和副驾驶员的注意,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出现裂纹,机长刘传健凭着多年的飞行经验做出了返航重庆的决定,正在与控制台进行沟通的时候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噪声,控制台失去了与8633的联系。
此时的8633正在9800米的高空中,裂纹越变越大直至整块挡风玻璃破裂脱落,驾驶舱内瞬间失压,副驾驶被强风吸出驾驶舱外,而机长刘传健本能的想要去把副驾驶拖进驾驶舱,可自己却被强风死死的压在驾驶座上不能动弹。飞机内的乘客早已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飞机剧烈摇晃,氧气面罩脱落,乘务员要求大家确保安全带已经扣好,戴上氧气面罩均匀呼吸。
驾驶舱内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度,仪表盘自动驾驶多向控制失灵,机长和副驾驶的手和身体都被冻得紫红,制服早已被撕碎成布条,人类的身体此时正遭遇着极限挑战。高高原航线的第二机长此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冲进驾驶室给机长和副驾驶戴上氧气面罩,不停的确认机长的身体状况是否还可以继续坚持,拍拍他的肩膀给予鼓励,协助机长确认天气状况,选择返航路线,发出遇险信号等等。
同时民航的各保障单位有序的指挥其他航班停飞、变更落地跑道、疏离乘客、联系消防、公安和医护人员紧急赶往机场做好准备,一切为8633航班开出生命保障通道。两位机长凭借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准确无误的手动驾驶操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历时42分钟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平安落地。
真实的故事比电影情节更加的惊心动魄,8633能够安全落地已经是民航史上的奇迹,整个机组工作人员在危机关头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凭借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准确的处理任务,才换来了119名乘客的平安。事后,整个机组被评为英雄机组,机长刘传健被评为英雄机长。
在电影里有两个最让我难忘情节,也一度让观众红了眼眶:
一个是袁泉饰演的乘务长,在乘客开始慌乱、争吵、哭泣、甚至不顾危险的解开安全带企图冲进驾驶舱质问机长的时候,面对恐慌至极的乘客,乘务长用坚定的口吻对大家说”各位乘客,我们需要你们的信任,请相信我们的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去!”
这句话像是精神支柱一般把大家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关键时刻我们要相信机长,要相信乘务人员,他们都是经过多少次专业的训练和无数次的飞行的考验才会站在这里面对着大家,用理性克服险情。
第二个是接近电影的尾声,飞机已经平安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乘客们也都已经从飞机上陆续下来,饰演机长的张涵予最后从飞机上下来望着祖国的蓝天,旁白响起“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在出现险情的时候,机长刘传健曾在采访中表示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把飞机给控制住,一定要把旅客平安的带回地面,这何尝不是敬畏生命的伟大呢?而在那感觉无比漫长的42分钟里,不管是机长还是乘务人员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岗位,这是最崇高的职业精神,乘客们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相信机组人员,这是最无私的信任。敬畏规章是这一切的落脚点,规章制度规范着机长的每一次操作,规章指挥民航各保障部门的有序工作,规章给了我们生命的保障。
说得真好,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接下来我想聊聊一些关于电影情节的冷知识:
高高原航线:
对应的是位于海拔2483米以上高高原机场的航线,为了确保执行飞行任务的安全,一般高高原航线都会实行双机长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海拔最高的10座高高原机场有8座都位于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是位于四川省的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
同时飞行高高原航线的客机也与普通客机有所区别,除了需要功率更高的发动机来帮助飞机提高拉力之外,机上的氧气系统需要提供的氧气量也要大大超过普通客机。一般来说,飞机在巡航高度发生客舱失压的情况下,机载的氧气面罩会脱落下来,普通客机通过化学制氧的方法为氧气面罩提供氧气,大概可供机上人员呼吸15-20分钟,此时机长需要尽快把飞机的飞行高度下降到3000米以下,否则就会发生窒息的危险。
而高高原航线在巡航高度发生客舱失压,由于地形限制,机长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将飞行高度下降到3000米以下的,因此高高原航线机型的制氧装置必须能提供更长时间的氧气供呼吸使用。因为化学制氧在长时间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热影响飞行安全,所以高高原机型一般采用高压氧气瓶供氧,释放的氧气可供全机人员呼吸1小时左右。
客舱失压:
飞机在不同的高度,以及在起飞、降落的时候,机舱内调压装置会自动调节舱内空气压力以保持平衡,飞机也能通过活门的控制来保持舱内舱外的压力平衡。当舱内舱外的空气压力差过大时客舱就会失压,由于引发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缓慢失压(逐渐失去客舱压力)和快速失压(迅速失去客舱压力)。
缓慢客舱失压:
氧气面罩可能不脱落,机上人员发困和感到疲劳嗜睡;
氧气面罩可能脱落,应急广播开始,失压警告灯亮,机舱门和窗口可能有光线进入等。
快速失压:
氧气面罩脱落,应急用氧广播开始,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客舱内温度下降,有很强的气流声出现,人员感觉耳痛,飞机大角度下降等。
电影里出现的情节是因为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整块脱落导致快速失压,驾驶舱内气温骤降。而民航史上还出现过缓慢失压的事例,2005年太阳神航空522航班,人们称之为“幽灵航空”。
希腊的两架F-16战斗机在10000米高空发现一架幽灵飞机,机上乘客们都耷拉着脑袋带着氧气面罩,驾驶舱里副驾驶倒在仪表盘上,机长不见踪影,所有人都对旁边飞过的两架战斗机没有丝毫察觉,这架客机就在希腊境内上空不断地盘旋。
后来经过空难事故调查,在522航班刚从希腊雅典国际机场起飞后机长就因为机舱过热问题与塔台联系,机长怀疑是空调系统故障引起,起身想要去探手摸到身后的空调板,后来倒在地上失去了意识。经过调查,机长以为的空调系统故障其实是缓慢失压缺氧,导致机上人员感到发困和疲劳嗜睡,逐渐失去了意识,所以才出现了战斗机上看到的情景。直到最后飞机油料耗尽,引擎熄火,最终没能挽回连同机组6名人员和115名乘客的生命。
《中国机长》以普通人的视角像我们展现了民航工作的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我们不仅需要增加民航的知识,更是要相信机组人员的专业素质,我们大家都会平安回家!
向《中国机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