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接触一类题型叫做选择题,文科的选择题分值不高,2分;理科的却是文科的两倍。那时候我想,为什么世界要给以文科和理科不等的地位?
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喜欢文科的被迫选了理科。理由很简单,理科容易上重点,试卷答案也唯一,且考法均有迹可循,得分相对简单。然而文科不仅上重点线的人少,而且纵然你写断了手,纵然你已经了然试题所有的要点,你也未必能得满分,况且文科试卷的题量更甚于理科,考试时间更为紧迫。
就这样,我从一个酷爱文学历史的少年,被加工成了当下的流行的理工男。每天挣扎在工学和理学的世界里。默对着这个世界,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世界,我依旧很陌生,在自然规律铁律一般的束缚下,一切都不可能有感性的一面,感觉对的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事实得依据数据分析,除非数据欺骗了你的眼睛,否则他就是冷冰冰的事实,不容置疑的事实;禁止你使用什么文学的想象,就连猜测也必须有理有据,也就是说你假如认为那朵花是香的,必须用理论证明一番。这样的世界,真的好冰冷,好严肃,使我有些疲惫,有些无趣,更多的已经积淀成了麻木。
也许这一开始就像是一场谋杀。谋杀了很多个莫言,却怎么也造不出一个陈景润,更别提爱因斯坦。
也许这是一道必须要选错的选择题。尽管你承认你的天赋你的兴趣全在另一边,你也必须选择承担十万个不愿意。因为只有承担了这十万个不愿意的风险,你才有可能有更好更多的选择余地。
的确,父母老师的话是正确的,你的确在理科高考中拿到了比较不错的成绩,比起读文科,你有了更广的择校范围。但是,你似乎忘记了什么,在没日没夜的题海战术中,你已经对文学开始产生距离,开始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模糊不清,开始不能够理解风花雪月花前月下的美感,是的,这个选择给了你想要的,但它也同样的剥夺掉你原本不想不要的。
有时你会不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具有嘲讽意味?你眼睁睁地看着你的天赋芯片被一点一点的擦除,无奈痛心但却是心甘情愿的,代替它的是时代对科技人才需要的事实,而你却成为了这个事实的一个牺牲品。你,最终还是没能成为你不想成为的爱因斯坦,却也没有做成你想做成的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