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鲍家街43号的《晚安北京》的旋律再次响起,电影也便进入了尾声。过往对于摇滚乐态度的起伏转变在这一部电影中定格。从最开始的李志入门,到国内外的摇滚,朋克,在用不同的旋律表达着爱而不得,表达着饿死诗人,表达着自由禁锢,表达着天子牧羊等等。那一刻似乎觉得一下子找到了救命稻草,对摇滚乐产生了近似疯魔的痴迷,与之相伴的是嬉皮士文化,是达摩流浪者,是布劳提根,是瓦尔登湖。音乐一定是那种最聒噪的,最不同寻常的,驴叫是要比猪叫更优雅的,猪叫是要比驴叫更动听的,表达的内容一定是当下这一切,周边这一切都特码是操蛋的,都是狗屁,资本主义,消费主义是屠宰厂,不听摇滚乐的都是傻逼。对身边的一切习以为常的都是一种反叛愤怒的态度。这种状态似乎一直持续到毕业后的三年,当再次专程跑到天津去听自己一个超级喜欢的乐队的现场的时候,似乎没有往日去听现场的激动,反倒是觉得台上的人有一些幼稚,但具体幼稚在哪里,似乎又不好来表述,接下来是进入了一种对存在,意义,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对于意义探索逐渐变得清晰的时候,再回头看自己当年与现在对于摇滚乐的态度转变就更容易理解。
《北京乐与路》之中的歌手,其搞音乐的出发点无非是因为自己讨厌那种一眼可以看到底的生活,人的快乐来自于多巴胺,而多巴胺的分泌则是来自于不确定性的预期,对于这种一眼就可以看到底的生活,自然是让人觉得没有任何向往之情的,所以他们心绪不定,渴望着远方的事物,虽然远方是未知的,但是是可以激起更多的多巴胺的,正是强烈的多巴胺渴求驱动,让很多人能够走出去进行探索,但是他们探索到了什么呢?他们希望能够靠着搞摇滚乐一下子飞黄腾达,用反叛展现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倔强掩盖自己内心的脆弱,通过乱交酗酒的方式让痛苦的人生回到当下。他们觉得摇滚乐是一个出路,摇滚乐让很多人即使没有什么歌唱天赋,没有什么音乐天赋的人也都有机会可以走到台上,去表现自己,甚至可以一夜成名,所以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既不需要干枯燥重复的工作,尽管的释放张扬表达自己就可以,后来这个精神又被带到了互联网,只要学习写代码,就有机会创造出来让你日赚斗金的产品,当资本发现了有利可图,摇滚乐,互联网立马都成了资本家的帮凶,摇滚乐名存实亡,变成了一种带着反抗的外衣的商品。
但是摇滚乐就彻底是逃避的温床吗?不得不说摇滚歌手相比于普通人来说更细腻敏感一些,所以对很多事情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种表达让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能够得到理解,成为一种情绪的出口,成为对于当下不满情绪的出口。通过那种歇斯底里的释放展现方式也能够很好地带动人的情绪,给人实实在在的力量。
内核是深刻的,一种革命推翻的姿态,但是摇滚乐这种展现方式,但在当今社会之下并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保持住此种内核,用更好的方式来进行对抗,实乃当代贫穷年轻人之出路。
《北京乐与路》摇滚乐的肤浅表面与深刻内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人们总喜欢谈到一个概念,刻板印象。两性之间,职场内外,甚至是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都存在着刻板印象。这像是星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