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爱写日记的,我总觉的把每一天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时间长了,会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我认真的把每一本日记,标上年份,当作宝贝一样,放进我的书柜里。
几年下来,攒了一大摞的日记本,让我很有成就感。闲暇之余,不断翻阅,越过时间的长河,和往事再次握手。
泛黄的纸页,或认真,或潦草的字迹,在凌乱和斑驳中,透出亲切而让人迷醉的气息。
我写日记,大多用黑色或蓝色的中性笔。黑色沉稳、端庄,白纸黑字,让人舒服透亮。蓝色清冷、孤寂,点画中带着淡淡的伤感。
不过这两种颜色我都喜欢,用哪种笔写日记,全凭当时心情。沉静时,用蓝色的笔,一笔一画写楷书。情绪浮躁时,用黑色的笔,或行或草,随意涂鸦。
过后翻看,点滴往事,浮现在眼前。高兴的,伤感的,发泄的,郁闷的,都会随着时间深沉下来,变成回忆。读自己的文字,想自己的往事,颇是一种享受。
就如现在,屋外天寒,室内温暖如春。写完日记,心也就沉静下来,能让我在电脑前,输出自己想要的文字。这种感觉和写文章没有关系,甚至不关乎文采。只是心随手动,让自己的思维,随着手指,变成字符,在跳进电脑屏幕里。
说实话,喜欢上这种感觉后,我的日记写的少了,半年也用不了一个本子。很多时候,自己的所想所感,全都变成了文章。只是隔一段时间,我还会习惯性的写上一篇长长的日记,概括一下自己近期的状态。
现在翻开自己的日记本,几乎成了阶段性的总结,不过读来却别具风味。文字里少了日常的琐碎,多了一些值得岁月酝酿发酵的东西。
苏东坡就从不记日记,他的东西都用他的才华,变成了流传百世的文章,流水账一样的东西,入不了他的法眼,以他的性格,也受不了如此的呆板拘束。
自己无才,所以还是沉醉在日常的琐碎里,用平淡的文字,记录平常的生活,就算是鸡零狗碎,一地鸡毛,经过时间的洗礼,细读起来,还能时常让自己唏嘘不已,在感受生命之重的同时,也能体会生命之真实。
我买日记本,很是挑剔。我喜欢牛皮纸的封面,纸页一律是绿线条格。本子厚度不超过一厘米,太厚了后半部分写起字来,很吃力,影响写日记的心绪。
我的手机上,有好几种记事本,软件做的很好,功能强大。但我除了记一些诸如备忘录之类的东西外,从来不在上面写日记。
我喜欢用笔去写,喜欢笔尖划过纸页的感觉,喜欢笔下的线条在自己手下,或粗或细的游走,或长或短的蜿蜒。 和朋友说起此事,大都表示不可思议。现在读书的人都少了,谁还去写日记。
是啊!现在大家有时间,刷手机,看视频,只有我的快递绝大部分都是书。别人的手机内存越来越大,我书架上的书却越来越多,多的放不下。
从自己喜欢上硬笔书法后,我记日记的兴趣有日益浓厚起来,练书法的这段时间,记日记的频率颇高,翻开现在的字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真满足感爆棚。
2018年留给我享受的时间不多了,乱马交枪中,一年如飞而过。只有翻开日记,一些往事才能浮现眼前,供自己回味品鉴。要不有些事情,真的要被时间碾的粉碎,丢失在时空的乱流里,再也找不回来。
看着自己2018年记下的大半本日记,不仅暗自庆幸。自己大脑退化,记不住事儿,不要紧,咱还有日记本。从这个小本子里,自己还能找回生命渡过的痕迹,让自己的生命在文字里,得以完整的保存。
时间过的越来越快,以前老以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感觉迟钝了,是自己的感知功能出了问题。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说大脑只对陌生的、新鲜的、刺激的感兴趣,做标记,对熟悉的、麻木的、常规的东西,常常选择忽视。
切不说这篇文章从科学的视角来看,正确与否,至少我赞同作者的还观点。小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从未有过的生命体验,接连不断, 我们也会觉的一年的时间好长好长。
等到上了年岁,我们习惯了一切,适应了一切,麻木了一切,大脑也就开始偷懒,对时间失去了兴趣,不在标注,不在留意。时间也就如油门踩到底儿的洗车,不容你控制方向,就已到达一年的终点,快的让你在胆颤心惊中,夹杂着措手不及。
现在让我回想三年前的事情,真的会让我一头雾水,但打开日记,发现自己用文字焊接了时间,过去的生命架构,竟能如此清晰的再次展现出来,着实让我惊喜不已。
今年立冬后,天特别冷,盼望以久的雪,老是不下,没有雪的冬天,很是没趣。前几天早晨,步行上班。看到一个小区门口,为了搞活促销活动,竟然用人工降雪的方式,硬生生的造出一块百余平方米的雪地。
雪很厚,踏足其上,雪能没过脚面,周围草木皆白,四周寒气逼人。其上人迹杂乱,戏雪者众。在这个没有雪的冬天,让我弥补了无雪可观的遗憾。
今天早晨,天上飘起了雪花,刚开始,洋洋洒洒,漫天飞舞,天色也阴沉的厉害。心中很希望,下一场大雪,能让自己踏雪而行,且行且歌,沉醉在一片洁白里,觉醒与天地间。
天不作美,下午时分,太阳探出了头儿,雪没下成,上午的积雪也融化在阳光的温暖里,只留给了大地一片酥软湿润。
这些我都写进了日记里,我想等自己白发如雪时,再读到往昔关于雪的挂念和回忆,想必又是另一番风景和天地。
写日记,这事儿不错,自己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