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你一直觉得非常非常忙碌。以前一直忙碌于食堂、教室、库房、办公室之间。经过大半年的摸索,已基本熟悉业务,知道该怎么办?但还有许多积压的工作亟待解决。如,食堂管理智能化、制度化;库房管理电子化,这些已迫在眉睫。本周又增加了一个给学生发奶的工作。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比较繁琐的工作。以前是蒙牛公司的工作人员呢在操作,我们只是帮帮忙敲敲边鼓,也没觉得有多难。现在,到我开始自己上手,独挡一面的时候,我才发现它有多难啊。
首先,这项工作比较花费时间。给学生发奶工作有四步。第1步装柜。我根据学生订奶情况,确定好第二天需要给学生发哪一种奶?一共需要多少箱?确定好之后,拆卸箱子,将第二天学生要喝的奶装进奶柜。第一步就算大功告成。第2步,加热。由于奶柜是自动加热,所以本环节我们不用操心。第3步,发奶。这个环节最重要,不容出错。下午上完课5分钟左右,当我来到奶库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排成了长队,我简单整理一下队伍不要挡住过道。打开门,拿出奶本让学生开始签名。同时我打开奶柜迅速检查有无异状。接着给签过名的学生所在班级的奶箱中装奶。一边看着奶箱上的标签,我一边迅速装奶。订奶人数少的班级,1分钟就可装好;订奶人数多的班级就得3分钟左右才能装好。这样一来,19个班全部发完得一节课。有些学生在外面等的时间一长,便开始吵闹。我无暇顾及,便安排一名高年级学生维持纪律。学生签字,我装奶,学生领奶,顺利进行。周一基本正常,只有一个学生想换奶,便给了蒙牛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让她们联系。周二出了状况,二年级有一个班签完字,拿着空奶箱回到教室才发现不对,最后在所有班级奶发完之后,给他们补发;一年级有一个班领了奶却没有签字,最后核对出来后让她们补签。昨天我利用晨会时间专门给这两个班学生做了强调,心想这下该没问题了。谁知昨天一年级又有另一个班没签字便领走了奶,后来班主任主动代签了。发完奶,我长出一口气。学生喝完奶之后,将喝完的奶盒装进塑料袋放到奶箱里,送回奶库门口。下午放完学生后,我才有时间开始收奶箱。周一、周二基本正常,周三也就是昨天,我很震惊!有不少班级的奶箱里洒满了奶,门口地面也有一大片奶渍。显然学生没喝完,就扔了。我本想拍照发到工作群,让老师提醒学生,又想这对班主任影响不好,于是自己一个一个用抹布把奶箱擦干净。这些孩子啊!二十分钟后,我又开始筹划:明天学生将喝什么奶?有哪些特殊情况?筹划好,拆箱装柜,等把第二天学生要喝的奶装好,我一看时间,已7点30分了。
回顾整个发奶过程,我发现给学生发奶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前面的准备和后面的整理工作也很重要,更花费时间,需要多花费心思,需要经验,需要学习。
这让我想到,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后完善,然后我们想干的事情才会干成!
就在刚刚,学校将给学生发奶的时间做了调整,显然这是经过实践摸索之后的调整,比以前更加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