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读书会第65期‖听张廷保老师分享《诗经》

文/梁树丽

老梁读书会第65期

我们分享的每一本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但是从每个人的选择中,我们亦能读懂每个人。

读书就像谈恋爱,一个人喜欢的书里,藏着他的生命密码。因为在自然状态下,一本书吸引我们,往往是我们从书中认出了自己,就像张老师喜欢《诗经》,因为他灵魂深处有太多的浪漫与干净,他是我们心中公认的张大才子。

一句话,喜欢诗词的人是值得交往的。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你痴迷的书,往往是你灵魂的自画像,你逃避的书,往往给你的人生带来新的可能。

我们老梁读书会成员分享的每一本书,我都会跟读,除了这本《诗经》。我第一次发现我竟然有如此多的生字词不认识,而且我也有太多的句子无法解读,这让我很是懊恼,我有了放弃的念头。

张老师说《诗经》是中国人审美的起点,读《诗经》可以让你活得美,活得“美”比活得“好”高级,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诗经》比读《黄帝内经》重要,养神比养生重要。

我为什么没有读出美?或许和我没有审美能力有关。当一个人心中没有美的概念存在的时候,即便我们看到的是美景,我们也是无感的,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

儿子告诉我读《诗经》的时候一定要用方言来读,这样才更有韵味。张老师也谈到《诗经》是有地域性的,我们新乡是卫风,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方言来吟诵。

讲座分享

为了让我们更直接感受《诗经》的美好,张老师给我们视频播放了《诗经》中的一些名篇,我发现配上音乐后,这些诗竟然鲜活了起来,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大气磅礴之感顿生。

现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都有《诗经》的存在和渗透。比如爆火的《折腰》剧中——“盈盈谖草,孤秀招招。我之怀矣,宛转入宵。盈盈谖草,思之飘渺。展矣君子,实劳心焦“。这是苏娥皇在魏劭祖母寿宴上唱的曲子,歌词部分来自《诗经》。

我们读不出美,大抵也是我们的功利心作怪,因为在我们的固定思维中,这些都是需要背诵的,而背诵又太难,所以它便失去了美。

其实《诗经》可以读,不用背,熏陶即可,我们可以不背诗,但一定要有一颗诗心,那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敏感,是在琐碎生活中发现诗意的能力。

品诗,除了多读,还要去用心感受,头脑中勾勒画面,这样我们才能读出美好的感觉,读《诗经》不是任务,而是一场与美的邂逅。

分享中

张老师读《摽有梅》情感饱满,最有情调。我觉得这是《诗经》中最有趣的一篇,全诗讲得是一个大龄剩女的心路历程。

摽有梅 《诗经·国风·召南》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当她年轻时,看看身边的姐妹很多还没出嫁的,好比梅树上的果实还有七成,自己希望可以嫁个高富帅。
过了几年,发现身边姐妹没嫁出去的只剩三成了,她开始紧张了,于是降低了一些标准。又过了几年,当她发现自己被“剩”下了,好比梅树上已经没剩下几个果实了,她就真的着急了,于是赶紧放下身段,不再挑三拣四。

看来“剩女”自古有之啊!而《诗经》也果然是文学界的连环画,寥寥数笔之间就是一部微型剧。

听廷保老师的解读,我突然发现原来《诗经》竟然如此鲜活生动有趣,于是我也跟着在网上查找,感受美好。

《诗经》中的《相鼠》,它可谓是诗经中骂人最直接,最露骨,也最解恨的一首,原来古人骂人也如此高级,没有一句脏话,但却把人骂的体无完肤。

相鼠

听张老师对《诗经》的解读,在他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的心境也在发生变化,《诗经》之美,绝美千年。

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成为“千古美人文学的鼻祖”。
一句“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让后世所有描写离别的文字,都黯然失色。
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成为中国两千来最孤独的呐喊。

读《诗经》,隔着千年,仍然能让我们感到最深切的感动和共鸣。

张老师讲“劳燕分飞”这个成语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都以为这个悲情的成语讲的是一对辛劳的燕子,实在受不了穷苦而分开了。但是,张老师告诉我们老祖宗的本意可是非常美好 。

劳燕分飞,该成语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中的“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大概的意思就是伯劳朝东飞,燕子朝西飞,牛郎星与织女星经常相见。

中国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不知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但现代人取名王国维、梁思成、林徽因、琼瑶、屠呦呦......名字均出自于诗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是为鹤;棠棣之花,鄂不韡韡(wěi wěi),是为棣;都出自《诗经·小雅》。所以鹤棣寓意,身处低谷,也能被人赏识,才华显露之时,则能大放光彩。

我们不禁追问:为什么现代人写不出《诗经》那样的美?

张老师告诉我们古人生活在农业社会,其生活环境基本上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天地人合而为一,他们感知了自然的灵性,与自然有了情感交流,与自然做了朋友,和谐共生。

我突然顿悟,原来大自然才是最高的能量场,自然之中没有课本,却处处都是教案。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我们才能吸收更多的能量,让生命得到滋养。

古人比现代人更有智慧,这也是我们要读国学的原因,因为它是我们人生智慧的快车道。

分享中

张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要继承古汉语文字词汇,否则我们只能欣赏历史文化,而不能继承与发展它,而我们想写出古人那样优美的诗句或美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老师的分享对我触动很大,我突然找到了读《诗经》的兴趣点。虽然诗经中生僻字多,不注音、注释、译文、赏析,读懂实属不易,但是我们可以读图文并茂带翻译的书,只要我们有了心动,我们就会有行动,读那些洗尽铅华的诗句,便与美好、恬静,相伴一生。

在这快节奏的世界中,留些时间给诗经,我们的内心便不会荒芜,更加充盈。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跟着张老师一起读《诗经》。

感恩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