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本质上是数学,需要在一个定义良好的环境里,用定义良好的参数描写一个定义良好的问题。可是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定义良好”的,其中有各种复杂的情况!
教育和公共教育
这里面有个根本的矛盾。教育,本质上是个因人而异的、混乱的、动态的系统,而公共教育系统,是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最好是不变的系统。
技术落地两个核心要素
我们说的是技术落地的困难,得到两个概念
- “人的问题”:数据技术再先进,录入数据和使用数据的永远都是人。
- “定义良好”:工程问题要求定义良好,而复杂社会问题恰恰是不能定义良好的。
所以技术的确经常能让事情更有效率,但写程序的是人,录入数据的是人,使用系统的是人,如果不解决人的问题,技术终究不能解决真正的社会问题。
一切技术有效率的前提是使用者真的会用,而且真的好使。否则使用互联网的话就是个伪需求。
机械思维
假设世界是确定性的,因此我们可以用用简单的公理去认知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认知的方法就是,被动的观察和探究万事万物用行的那个根本规律。
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的核心是通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消除不确定性,让我们看到确定性的结构
数据
关于世界人和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描述,数据的本质是人造符号,这些符号主要是用来描述人们看到和想到的各种东西。
因此数据以数字的范畴要大得多,在互联网上我们所提到的数据主要是以语音和文字为载体。在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库中,数据主要是语音和文字的内容,反而没有多少数字的内容。
那些医学影像资料工业中的各界各种设计图纸都可以被划分为数据,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们人类活动本身,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数据。比如我们玩游戏的行为,我们的社会关系,我们每天的活动等等。
现象 数据 信息 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现象
我们眼睛耳朵看到听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现象。
数据
把我们想到看到听到的各种现象,用符号表示出来就是数据。
信息
承载着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的数据才被称为信息。
知识
能够反映事物运行规律的信息才被称为知
佛学上的五蕴
佛学上的五蕴指的是受想行识色。
色,外在的物质性的东西,例如自己的身体,电视桌子,月亮。
受,指的是感受,感受主要是两个方面知觉和感觉。知觉就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皮肤触摸到的。感觉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指的就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各样想法。
行,指的是一切运动的事物。例如我们血液,心脏,行动,念头。
识,指的是我们的意识,觉知,注意力。
口令思维
当我们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本能的想到一些词语,指导我们立刻开始行动,比如做事之前,马上想到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总的来说就是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可能是最复杂的问题。
意识流小说
而西方的“意识流”文学,简单来说就是小说家通过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来完成小说叙事。小说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中心,着重描写人物的观察、回忆、感觉、情绪等。
文艺青年价值观
雪国的岛村
文艺青年的价值观,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严格的审美标准,世界在他们眼中分为真实和想象中的两种;但他们又太敏感纤细,所以体会到的痛苦和快乐都比一般人强烈;他们认为人生总体是徒劳的,但偶尔还会对生活抱有一点点期待,可一旦期待落空,这种虚无和徒劳感又再次加深。评价岛村这个人,不能简单粗暴地说他自私。因为真正自私的人,是在给自己谋取利益。而岛村的行为处事,只是出于他内心对美的无限渴求。一个如此重精神轻现实的人,如果只拿现实来要求他,就不可理解,甚至一无是处。
物哀”式审美
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的刻画,重视真实世界投射在个人身上的主观感受,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物哀”式审美。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是事物的物和哀伤的哀,顾名思义,就是对事物的哀叹。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就很好地体现了“物哀”这种审美。这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人类情感,特别是男女之间恋情的感动;第二层是对人生百态、世情万象的感叹;第三层是对自然美的敬畏和歌颂。
日本文学的特征
日本文学的两大重要特点分别是对感官之美的重视,和集合了所有感官之美。这句话乍一听有点绕,具体可以这样来解释:日本文学中体现的美,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个人的感受,人们首先通过感官接受到了各种信息,然后专注体验和感受其中美的存在。感官就是人们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除了我们熟悉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外,还有其他的感觉系统在发挥着作用。比如保持身体的平衡,饥饿的感觉等等,人类大约有20多种感觉系统。一般对美的描写常常限定在视觉和听觉上,但日本文学的美,除了延伸至嗅觉、味觉、触觉等所有感官以外,彼此之间还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统一的美感
新感觉派
川端所属的“新感觉派”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物哀”思想,又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主要以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为依据,叙事上突破了时空的连贯性,写实与虚构结合,冲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限制,只专注于在美感层面的无限延展。“新感觉派”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主张把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极致地放大。它跟当时的“自然主义”强调真、跟“白桦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