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跟随极越老师一起,来认识《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一卦《泰》卦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认识《泰》卦
泰卦:吉亨。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泰》卦中的智慧
一、如何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对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更乐于接近,这就是心理学中的“亲和效应”。
一个人要想让身边的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认同并喜欢自己,就需要拿出亲和力来和别人相处,所以,心理学上还有这样一个说法:亲和力是最强的魅力磁场。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我们自身的亲和力呢?
在这里,极越老师推荐几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修养。人们内在的气质,很大程度是与内心的深度有关系的,这其中包括眼界、学识、修养以及对于传统礼节的理解,所以在日常中要做到不断的内修,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会自我鼓励。在与人相处中,千万不要保持自卑的心态,不断地自我鼓励,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加自信,也更加能够让别人愿意和你这样的正能量人相处。
3、学会倾听并安慰他人。在生活中,你也能够学会倾听别人的苦衷,并能够用正能量的语言鼓励他们,也能够给自己的形象加分,让自己变得更加具备亲和力。
4、配合对方的肢体动作。人们都会喜欢跟自己类似的人相处,所以如果你想更亲近对方的话,就要懂得找到共同点。在男女双方碰面的时候,其中一个容易的方法,就是懂得配合对方的肢体动作。并非“模仿”,适度配合的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彼此了解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
5、找寻共同点。想要拉近距离,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很重要,譬如一对男女来约会时,发现到他们老家都在台南市区,而且都喜欢吃某一家店的虱目鱼粥,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找到彼此的共同点,也就容易对彼此产生好感。
6、笑容。人的笑容有无,决定亲切与否。不管你今天的条件多好、多会讲话,如果没有笑容的话,会让人觉得生疏、冷漠、不好相处。懂得展现亲切的笑容,是建立亲和力的一大关键点!
二、善于变通,刚柔并济人大
刚柔并济是理想性格的最佳状态,但是要做到刚柔适度是很不容易的,而要在为人处世上立于不败之地,又必须学会能刚且柔的人生哲学,这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及淬炼,才能有几分的火候。
在传统的观念里,男人要刚强,女人须柔弱,大丈夫似乎和柔扯不上边。
事实上,男人和女人的身体里都有刚和柔两种特质存在,只是刚和柔的表现何者为多而已。
诸葛亮指出,一个人必须该刚时要坚强无比,该柔时可以委曲求全,并依据需要,该刚则刚,该柔则柔,且能应付自如。
自以为是的人,常会被盲目自信所困,所以以刚克刚是他们小聪明的表现。
真正的强者常善于以柔克刚,此可谓真智慧!
有句俗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
俗话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
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
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
为人处世更需善于以柔克刚。
凡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优点,恰恰也是其致命的弱点。
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
应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对待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共同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事不计后果,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闹砸。
反倒是过犹不及,悔之晚矣。
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暴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霏霏,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地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
但若暴雨一阵,火虽灭去,又添洪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得不偿失。
有些自作聪明者,往往盲目自信,以为以刚克刚,无往而不胜。
大家知道,做人办事不能简单粗暴,而是学会从大处着眼,以柔克刚。
这好比: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
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易经》说: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可见,古时候的哲人早就谙熟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才能成功的道理。
其实,现代人何尝不是一样呢?
三、灵活掌握刚柔并济
在人际交往中和工作生活中,心平气和、柔言悦色的谈吐,最容易博得人们的好感,值得广为提倡。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恼。”
一般情况下,能把人说“笑”的人,通常是属于“柔”类的,其语言也通常是柔和甜美的。
古往今来,都把“和气待人”、“和颜悦色”,视为一种美德。
《札记·仪礼·少礼》说:“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指“敬之和”“皇皇”,指“正之美”。
《汉书·刘向传》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可见,和气是人们友好交往的最佳境界。
与“柔”相反,则为“刚”。
“刚”的表达方式有两个特点:
一是刚毅生威。
刚者临危不惧、神态刚强,能表达强烈的正义情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二是词严雄辩。
刚言出口,理直气壮,义正辞严,铿锵有力,有闻之震耳、以正压邪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表达功能是柔弱者所望尘莫及的。
那些私心过重的人,看上去气势汹汹,实际上色厉内荏,欺软怕硬。
对他们过分温柔,反而会助长其嚣张气焰。
这时候,你要敢于碰硬,一身正气,口气硬铮铮,言辞响当当。
“两刀相割,其利自见”,歪风邪气就会退避三舍。
“刚”的硬度如何,并不在“嗓门高,口气冲,措施狠”,关键在于“理”,“理”的锋芒是否打到对方的要害处。
“刚”并非人人皆有,“刚言”也并非人人敢说。
要想“刚”必须有过硬的思想修养,古人说,无欲则刚,今人说:“打铁先得本身硬。”
只有刚毅之士,才能讲出刚毅之言,只有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才能底气十足,刚硬无比。
如果自身不干净,私心太重,“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得了别人的好处,自然腰软,硬不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有“刚”劲呢?
一是遇事要沉着冷静。
要养成处险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
越是情况紧急,越要表现出强者的姿态,要有敢于斗争和战胜对手的坚强信心。
神态自若本身就给对方施加了强大的心理影响,从精神上压倒对方,这就为刚言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善于攻其弱点。
无理取闹者本身就不得人心,要利用其色厉内荏的弱点,据理力争,有时要抓住对方语言上的漏洞发起进攻,造成自己的优势和强硬地位,把对方置于被动挨打的位置,语句要短促,语势要凌厉,发声要有力,态度要威严,有斩钉截铁、拔剑砍地之势,有五雷轰顶、撼人肺腑之感,这样才能使之震颤,进而产生“挽奔马于悬崖,拦狂涛于险岸”的刚硬效果。
一般来说,刚能胜柔。
但有的时候,柔也能克刚。
因为“柔”相对“刚”而言,也有其独到之处。
刚强之物,形可淬而不可变,坚而不韧,强而易脆。
而柔软之物,随势变形,柔而耐长久,软而有韧性。
在论辩中,有时避强守柔,看似怯弱,实为克刚之术。
那么,“刚”与“柔”二者究竟孰重孰轻呢?
分寸学认为,凡事都要针对具体情况,刚柔并用,千万不可绝对化。
刚与柔,相辅相成,太刚易折,太柔易废,刚柔相济,则无往而不胜。
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古代君主治国安邦,必须文武并举,德刑并用,从宏观上统治人民,控制全国局势。
而在现代社会处世交际中刚柔并济依然有其神奇作用,且不可偏重一方。
如果你是一个行政主管或领导,要做到令出必行,指挥若定,必须保持一定的威严。
道理很简单,在领导指挥业务上,没有令对方与下属感到畏惧的威慑力,是不容易尽责称职的。
刚柔并济,灵活掌握,才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问题、解决困难,才能够成功!
四、“方圆”之理
易就是小的在外,大的在内。
在为人处世方面,可以引申为另外一种意思—内方而外圆。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
“圆”,圆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
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
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情爱、谋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利。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意思是说:“受得住委屈,方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洼反能盈满,凋敝反得新生,少取
反而多得,贪多反而痴迷。”
确实,在强大的对手高压下,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危为安。
遇到突发事件而装傻装呆,比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的壮烈要保全得多。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抽诚与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之术。
人生在世只要运用“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让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这就是我们要从《泰》卦中学到的人生智慧,要记住“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