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代人的离婚
原创首发,个人想法,凑日更,文责自负。
对于“五四”之后那代人,包括建国初期那代人,近乎顺应时代潮流的离婚。文学,戏剧,电影揭露旧家庭婚姻实质,反对封建婚姻禁锢,主张妇女个性解放,支持离婚。
当时曾讨论,“娜拉走后怎么样?”两种结果:一,堕落。二,回家。的确。那时的妇女,只有这两条路。所以,看问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结合当时情况。一,当时妇女受教育程度低,多数“文盲”。几千年封建传统,“女人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历史原因,心理缓冲期没建立,男人贸然离婚,叫妻子如何自立(心理崩溃)?
二,当时就业环境差,妇女普遍依附夫家(无业),贸然离婚,无家可归(父母不在),叫妻子如何生存?
三,社会开放程度低,封建思想严重(好女不事二夫),落后愚昧贞操观,普遍鄙视离婚妇女。贸然离婚,叫妻子如何再婚。
在社会动荡,贫穷及文明次序构建漫长岁月里,个体的呼声微弱,犹其底层妇女。一旦遇人不淑,或遭遇不测,她们只能隐忍,怪命不好,一代代鲜活生命,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综上所述,那两个时期,部分男人以婚姻自由为由,离婚,有点“陈世美”味道。把个人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合法不合理,这是当时很多人也不看好徐志摩抛弃张幼仪娶陆小曼。其中包括徐志摩恩师,梁思成之父梁启超。这段不受世人祝福的婚姻,终留下遗憾,埋下祸根。
几十年前,我见过很多“家属”的婚姻,见过很多农村妇女的婚姻。现在,见过很多城市,城郊农村妇女(外来媳妇)的婚姻,好不到哪去,她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运气:遇上好男人,好公婆,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否则,不对等的经济,包括尚待可善的就业环境,市场环境。她们的命运令人堪忧。这也是普通家庭,农村父母供女孩读书,及农村女孩,妇女格外勤劳,普遍做小生意(见拙作《悠闲云南人》,几千年的封建压迫(族权,父权,夫权),她们宿命般忧患,背负危机,必须勤快,必须自强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