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大重点之一,对新的历史阶段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善治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科学理念和方法指引。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务实举措,不断强化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乡村善治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治理理念滞后。二是治理体系分散。三是基层负担过重。四是农民参与不足。五是有效支撑不够。
新时代以乡村善治为目标,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动力引擎,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路径。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来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1.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形成“想振兴、愿振兴”的良好氛围。这有助于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2.激发村民积极性:要彻底转变部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振兴光荣、致富光荣”的理念。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认识到乡村振兴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村民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3.发挥乡村资源和产业优势:不同地区乡村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各乡村的实际情况,发掘和利用其独特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乡村品牌。这样不仅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还能提升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4.创新乡村发展模式:鼓励村民创新创业,探索适合本村的发展模式。例如,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也可以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等。这些新模式不仅能够为乡村带来新的增长点,还能激发村民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激发村民积极性、发挥乡村资源和产业优势。只有内外联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