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的苦恼
金子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照顾娃的日常生活由公公帮衬着做,日子过的虽简单倒也有些生趣。一向身体康健的公公被查出患上癌症,需住院治疗,家里无人照应孩子,只能金子做出牺牲,暂时不去上班在家带娃。
对此,金子内心多有不满,一方面,自己工作多年,资历和业绩都有,升职的关键时刻请假在家带娃,等于把机会拱手让出;另一方面,金子对于家事真的不擅长,由于长期工作、缺乏带娃的经验,与娃的相处也是多有摩擦。金子觉得自己快疯掉了。
金子向三个朋友诉苦。
A友人听完金子的抱怨,痛斥金子老公的不理解,以及金子夫家的对金子的牺牲和付出的忽视;然后推己及人地诉说这些年自己在家庭的付出和隐忍也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当成理所应当。
和A友人聊完后,金子觉得和友人一起痛斥老公并没有使心情好起来,反而更徒增了对老公的抱怨指责和愤怒。
B友人直接了当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你怎么能一点都不体谅你公公面对死亡的压力,你老公随时会失去亲人的悲痛。你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只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场抱怨别人对你的不公。
金子委屈地为自己辩解:我怎么不考虑他们的感受?从公公生病,饭我做,衣服我洗,家务我承包,儿媳妇能做的我都做了。还要我怎么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B友人反唇相讥,你的同情心呢?你从心底里把公公当成你爸爸来关心照顾了吗?如果有,你就不应该有埋怨。
谈话的气氛多少有些尴尬,金子觉得吐槽吐的越来越糟心。
C友人听到金子请假耽误升职,开始跳脚:你是什么年龄段啊?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可能不出去工作呢?再说了,一个没有收入的女人能指望男人养活吗?等你的孩子稍微大一些花销会翻番,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金子说:等孩子小学四年级左右再出来找工作,毕竟孩子才上小学,需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的作息,这些单纯靠保姆是无法放心的。
C友人说: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一个女人不去上班在家带娃,总有一天会被社会淘汰的。
金子觉得自己诉苦一圈下来,原本的心思未解,反而徒增了很多别人传导过来的负面情绪。
你以为你们在交谈吗?
苦恼的金子来工作室找我,同样的烦恼又聊了一遍,但是她的诉求却变成了:V姐,你评评理,我真的是她们说的那种没有同情心、不关心公公的病情,只关心自己利益的自私鬼吗?或是真的是那个成天在家带娃、终究会被抛弃的黄脸婆吗?
我明白此刻金子认同了友人们的投射。投射和认同是人际互动的两个必然部分,别人将他内心的感受投射给金子,而金子认同了,于是有了被伤害的感觉。
投射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人类把自己心里的内容和感受,放在客观世界中。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焦虑,他会把内在的不安和焦虑投射到外界,认为世界是危机四伏的。这样的认知,会让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充满焦虑、担惊受怕和胡思乱想。
而人们需要认同,本质上是人人存在的价值确认需求,是一种在人群中通过他人的反应对自己存在的确认。个人很难自己认识自己,需要通过他人的赞赏、鼓励、接纳、评价等来认识自己,并消除孤独。
我大致询问了那三个友人的个人情况,然后引导金子去看:她们对金子的评论其实不过是她们的自言自语、自我宣泄而已。
A友人长期与丈夫关系不睦,嫌隙的焦点是丈夫以及公婆对她多年照顾家庭的付出视而不见,反而对她不懂持家多有指责不满。
B友人自己曾经经历过父亲身患癌症的痛苦,对嫂子当年不侍奉、不关心父亲的行为甚为反感,觉得嫂子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夫家的情况考虑。
C友人自幼生活贫苦,走入社会,一直以拼命三娘的姿态在奋斗打拼,一刻不敢懈怠,多年致力于奔小康、拼中产。
分析、提炼三人的情况后,我问金子:此刻你还认为她们是在和你交谈吗?
金子说:好像她们是在说自己的事情,和我说的个人情况没什么关系。如果说我的苦恼是一块蜡染的花布,她们三个都是在这块布上找她们认识的花朵而已。
每个人的“小我”都活在自以为是的投射和认同的游戏中,“小我”假定自己早就掌握了人生和周围世界的规律。在人际关系中,“小我”会将自己内心的某些东西投射到对方身上,对方一旦有反应,“小我”就会特别关注符合它投射的内容。
所以,A友人的话,只是在安慰自己那颗得不到抚慰和成全的心;B友人只是假借金子之名,行指责嫂子之实;C友人对金子的忠告,无非是对自己的鞭策和对未来的忧惧罢了。
真正的双向沟通
我问金子:你找朋友倾诉你的苦恼,期待得到怎样的回应吗?
金子说:我只是希望有人可以理解我的困境和不易,对于以后,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朋友的建议并不能改变我的现状,我只是期待得到陪伴和理解。
人际交往中,亲友遭遇痛苦时,为了想办法让他们好受一些,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然而,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我们只是用理性的思维在诊断,而不是用心在倾听和体会。
真正双向和有效的沟通应遵从以下几条原则:
全身心地倾听。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的信息----这一举动为对方充分表达痛苦创造条件,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对方。不含主观立场的全然倾听,鼓励对方表达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和需要;越是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越容易表达自我的立场,而非不加理解的表达自己的投射。
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不论对方以什么方式表达和交流,通过全身心的倾听,都可以体会其中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好好地体会,既不急于给建议、反驳、纠正、说教,或安慰,只是体会此时此刻对方的感受。越体会对方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越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越能够坦诚地沟通。
慎重地给对方反馈。在倾听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可以主动地表达对对方所述事情的理解。无论倾听者是否准确地领会了倾诉者的意思,倾诉者都有机会澄清和补充,这样有助于倾诉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放开投射和认同的小把戏,遵循以上几条原则,沟通才是双向的,有效的;而不是一群人凑在一起,以集体之名的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