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次听说李佳琦,是在朋友发的朋友圈里,看到朋友圈出了他的高中,那是在我出生城市的高中。
原来我们俩那么近。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他是一个很会卖口红的妖艳贱货,只看到那张照片里他涂着口红,做着夸张的表情,只有资料卡里的学校是我熟悉的。
有时候我会纠结买什么色号的口红,恨不得把热门色号一个个买回来然后心满意足地大笑,但那只是想想而已。
随后就会去查小红书,看看喜欢的品牌的口红色号试色。
我又看到“李佳琦”这个名字了。
“李佳琦OMG过的颜色”“李佳琦说必须买的颜色“。
在搜罗小红书的过程中,我已经自觉地将“李佳琦”和“最佳色号”自动匹配,然后直接在搜索栏里搜索“李佳琦色号”关键词。
那时,我不知道他试了多少口红,我们仿佛又近了点,因为他是个给我介绍口红色号的美男子。
在李佳琦的安利下,我成功地将几支心水的口红加入预购清单,我仿佛在用“购买”拉进我和李佳琦的距离。
是什么时候我发现,我们俩其实没那么近的?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李佳琦的推文,推文里可以明显看出作者使劲鼓吹李佳琦很励志的痕迹。
作者鼓吹的最吸引人的点,无非是——他月薪从3000到年入千万。
看到他的收入,我是不是该OMG?可是我没有,我只是把这篇文章当作一个消遣,无聊地翻过没有一丝热血沸腾,我可能已经被这种励志类型的鸡汤洗脑的年纪了。
我的确通过那篇文章对他又感兴趣了一点,所以我有仔细地去翻阅他的资料。
身为淘宝直播前三的直播红人,他站在流量的顶端,每天都颠三倒四地工作,选产品以及向粉丝推荐产品。
“5个半小时,观看量18.93万,23000单,353万的成交量,这是李佳琦在淘宝大学达人学院第21期主播班的直播教学演练里交出的3月8日女王节的成绩单。”
这是他的成绩单,这组数据挺吸引人的,我在收集他的资料的时候将这些数据打记了重点。
看到别人说他年收入多少多少的时候,我不觉得奇怪或者惊讶。
一个顶级网红,如果连这点收入都没有,请问他怎么在这个行业立足?
看到他的带货能力之后,我想到别人问他收入是不是月入千万,他淡定地说没有,他月入六位数,不过销售额可以达到七位数。
他的回答让我对他有了一些好感,对自己的财富有清晰的认识,不夸张炫耀也不作假。
在直播的时候,他也通过“真实”圈了一波粉。
“我为什么做淘宝直播,我的本职工作是让粉丝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合心的东西。年入千万,我说句实话,我如果不给粉丝要优惠券,直接让商家把这些钱给我的话我会赚的更多。”
我设身处地地想了想,如果我当淘宝直播,带货的时候,商家给的费用的确很高,但是产品不好,那个时候我会很为难的。
我以为李佳琦会凭借自己的高流量违背自己的真实体验,毕竟产品那么多,偶尔的不好用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可是我好像又低估他了。
“我是一个语速很快的人,直播时候说话都很直接,有的品牌不好,我会直接骂。无论小众还是大牌,兰蔻、阿玛尼、欧莱雅有的产品不好,我也一样骂。”
我好像又离他远了点,他的专业性和对粉丝流量的把控,已经超出了我的部分认知范围。
02
如果仅仅给我看李佳琦的收入,我会羡慕,但是如果你给我看他其他的经历我觉得没啥好羡慕的。
收入与能力匹配,在高收入的他身上,我看到的不是财富匹配后的从容感,而是他所从事职业不稳定性带给他的巨大焦虑与忙碌。
一个人获得幸福需要一定财富,财富能带来幸福,但是这种幸福是有限的。
“担心哪一天,流量又掉到了从前;担心明天的直播能不能完成预期的量,优惠券能不能出完,销量能不能卖完;担心一个新出来的美妆主播,他是不是比我更好,粉丝是不是更喜欢他。”
“每天睡觉的头两个小时,都在梦里给粉丝直播。”
所以我为什么说,我不喜欢励志故事,因为励志故事里面强调的都是结果,在人生竞赛场上,在社会厮打中,结果的的确确很重要,但是忽略过程一味给人灌输结果的成功,这无疑是给人构造乌托邦似不切实际的梦幻。
李佳琦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5点选品,晚上7点到次日凌晨1点直播,之后卸妆、夜宵、总结、复盘、看各种美容资讯,凌晨4点睡觉。
这种工作强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前段时间“996”讨论度特别高,而这种网红的工作,强度会比996的工作强度更大。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自己的评判。
为什么样的生活付出多少努力甚至是牺牲,没有人应该去鼓吹唯一的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的生活买单。
03
前两天,我给一个朋友看李佳琦的资料,像第一次看到朋友发的朋友圈一样,圈出了他的学校。
“看,他和你在一个高中。他好厉害。”
“他厉害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朋友的回答让我发觉她并不惊讶。
接着她说:“我也为他的事业贡献了不少。”
听到朋友这句话我哈哈大笑。
听说李佳琦有3000多支口红,我不知道我这辈子会有多少口红。
我只是个一直在买口红的贫民窟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