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放大镜》教学反思

本周的科学内容正式进入到同学们非常期待的《微小世界》单元。

第1课时《放大镜》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是整个单元的大基础。

在导入部分,我从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作用、应用场合以及使用方法展开,让同学们对放大镜的了解更加深入,也对放大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结合实验配套器材,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三个凸透镜,一个平透片和一个凹透镜。让学生先用眼睛看一看,用指腹摸一摸,将5个放大镜从外形构造特点,从而分得三大类。

分类结束后,学生展开观察三类镜片对字体放大或缩小作用的活动。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凸透镜能够使字体放大,平透片不能改变字体大小,而凹透镜能够让字体缩小。

紧接着我让学生画出三类镜片的侧面观察横截图,学生根据之前的实验观察,画出镜片的结构特点,并请同学根据图像对镜片结构特点进行一个科学的描述。最后归纳出放大镜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特点;平透片中间和两边厚度相同;而凹凸片是中间薄,两边厚。

随后,学生开始活动二:观察三个凸透镜的放大效果。学生能够很容易地观察到,镜片越厚放大效果越大。从而总结出放大镜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在拓展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了三个不同的材料:空水瓶、平透片和细导线,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分别制作三个放大镜。并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三个材料都需要用到水。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想到将空水瓶装满水,就能制成一个放大镜;平透片上滴一滴水,水滴成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特点,从而也能够成为一个放大镜;个别小组能够发现加细导线,绕一个小圈沾一点水,利用水的张力也能够做成一个比较小的放大镜。

本科前两个活动:不同镜片的结构特点和放大镜倍数的探究,在于夯实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特点的理解。最后一个拓展活动比较灵活,但也充满趣味性,学生在充分掌握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后来制作放大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从而做到活学活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周我上了科教版六年级科学的第一课《放大镜》,第一次课后感觉到效果不太好,可收效甚微。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有以...
    Xu老师阅读 6,233评论 3 0
  • 疫情之下,为了落实停课不停学的方针,本课为线上进行。第一次使用网课的方式来进行,心里多少有一些忐忑不安。由于是每周...
    记得要忘记阅读 3,379评论 1 2
  •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本课鼓励...
    1d5862002212阅读 7,600评论 1 0
  •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主要内容讲述了父子俩为了探索放大镜聚焦生火的实验,结果却引发了火灾烧毁了草坪。看到放大镜,我不由...
    科学韦老师阅读 3,660评论 1 1
  •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主要内容讲述了父子俩为了探索放大镜聚焦生火的实验,结果却引发了火灾烧毁了草坪。看到放大镜,我不由...
    科学韦老师阅读 3,6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