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琐碎的事情有点多,预定的看片量也被搁浅,看过的电影也没有什么大的感悟,于是写了点简单的算是小感想的文字吧。
《情人》
对这部电影的兴趣来源于一次无意间看到的海报,带着平顶黑色宽带饰呢帽的异国少女凭栏遥望远方,白衣男士点着烟看向女主,若有所思,整个画面安静美好。
这正是电影《情人》中简和东尼首次见面的场景。
对于陌生男子的搭讪,简并不拒绝。船靠岸后,她上了他的黑色轿车。这样的相遇说来浪漫但并无爱情可言,东尼被这个白人少女的迷人气息所吸引,少女也正处于叛逆期,镜头扫过她磨损的裙衫,亮片皮鞋,贫穷一览无余,也许她希望有个富人来满足她的欲望。于是一切就理所当然的发生。
东尼向简讲述中国人金屋藏娇的故事,他把位于唐人街的屋子当做自己的金屋,整个屋子被嘈杂的环境包围着,光线阴暗的房子充斥着情欲气息。
有人说这个自传式的故事是少女后知后觉的爱情。
电影中最让人为之动容的地方是简站在已经缓缓启动的客船上,就像她第一次见到东尼一样,而东尼,她的中国情人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目送她远去。当情意绵长的华尔兹舞曲飘荡在甲板上,简终于意识到早已在心中萌芽的爱情。
看完电影我又找来杜拉斯的原著小说,小说不算长,属于中篇,一口气就可以读完。之前看王小波的书,他写到“我总觉得读过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现代小说艺术;读过道乾先生的驿笔就算知道了什么是什么现代中国的语言文学了。”
电影调整了小说较为随意的叙事方式,发生在湄公河岸的故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来。
《我们的世界》
玛蒂尔达问里昂“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里昂回答“Always like this. ”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有人告诉我们大人的世界有多么复杂,多么可怕,好像他们忘记了那些关乎人性关系的揣测与较量是与生俱来的。
电影简述的是没有朋友的小善在暑假认识了转学生智雅,小善为初来乍到的智雅指路并将手工手链送给她,随着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两人的友谊迅速升温。有一次,留宿在小善家的智雅看到小善与妈妈温馨的场面,缺少妈妈关怀的智雅开始嫉妒起小善。开学后,智雅加入班级小团伙彻底中断了与小善的友情。小善不想失去唯一的朋友,但是智雅却告诉班里的同学她的父亲是酒鬼,她愤怒的揭露了智雅是因为被孤立才转学的事实。
他们的世界也曾经是我们的世界,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那时候我们还都是孩子,简单的像张白纸,但谁说我们没有小心思呢?因为是孩子,我们往往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不懂得换位思考,过得舒服又随性。
但还好长大后我们就会懂得小时候受过的友情的伤并不会阻挡前进的方向。
《内在美》
单看电影名还以为主演是外表特别丑,内心很善良的小天使,结果是男主每次睡觉醒来都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只是长相变化,内心不变。这是个脑洞大开的剧。
从十八岁开始有了父亲遗传下来的变异基因后,金禹真放弃学业成了家具设计师,也慢慢适应了这种变身生活。转变的发生是在遇到李秀之后,因为每天的外貌不同,他无法向她表达爱意。即使后来李秀知道了他的秘密,接受了他每天不同的样貌,金禹真也不想让她那么辛苦了,分开好像是更好的选择。
我一直挺喜欢看韩国爱情片,从《假如爱有天意》,《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到《触不到的恋人》,故事吸引人,电影画面拍得也美,主演们还都长得养眼。
这部电影可能有些寡淡,但不妨碍它讲了个好故事。
金禹真被李秀吸引是因为他们对椅子有相同的见解,后来熟悉了又发现喜欢一样的音乐,爱情也就来的理所应当。所以,即使平平淡淡也会觉得这样的爱情才令人心动,这样的两个人才能算得上灵魂伴侣。
有好的电影欢迎在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