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工作的时候都有一种体验,白天已经非常忙了,但是工作还总是干不完,还是要加班。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甚至开启了同时处理不同工作的模式,并且在不同的工作中来回切换用脑。你会经常在办公室看这么一群人,他们电脑会同时打开很多页面,边写工作报告一边回复了客户邮件,工作群里有消息的时候还不忘了回复几句,每天都很忙碌。但是这种忙碌真的能转化成生产力吗?真的可以带来成长吗?
写到这,听到微信的提示音,我习惯性的关掉印象笔记的写作页面,去看看微信上是哪里来的信息,是学习社群?还是聊天群,还是某个公众号,还是朋友圈·····哎!这种类似的情况实在太多,它们总是成功的吸引你的注意力,切割了你的时间,你总是停留在浮浅的工作和学习模式。
在碎片化时代,如何训练大脑排除干扰,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创造更多价值?当然不是那些琐碎的浮浅工作,而是全神贯注、心无旁贷地进行职业活动,也就是深度工作。
一、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我们为什么要锻炼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
深度工作能力是我们这个加速时代最稀缺的技能,物以稀为贵,谁能掌握这个技能,谁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 4 个步骤
1、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1)节奏模式
是指你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适合深度工作入门新手。
(2)双峰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为两块,其中一段时间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其余时间完成浮浅工作。适合普通上班族或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教师、创业者。
(3)禁欲模式
切断一切与外界联系的媒介,将自己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的地方。适合自律的自由职业者。
(4)记者模式
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模式,也就是说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产品。
2、 将工作内化成习惯
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将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降低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
如何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
(1)确定执行深度工作的地点和时长。
(2)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在这个时间内只专注在目前的工作中。
(3)给自己的深度工作设置规则和程序。
3. 像经商一样执行
让自己像商人一样,给自己找一个能够燃起欲望的目标,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到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后用足够的精力去完成它。
4. 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压缩工作时间后,会让人更加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减少的只是各种会议、媒体干扰、网页浏览、办公室政治等无价值无意义的浮浅工作时间。
三、锻炼深度工作的三个小窍门
1、不要一上来就贪多。训练自己在一个小时之内做一件事情,到最后,一个人大约可以坚持四个小时专注地工作,再长很难坚持也不提倡。
2、深度工作就是让你在这个已经普遍联系的世界里短暂地失联。
3、不要觉得你的工作是需要灵感的,只要等到灵光一现的那一瞬间就好了。
金句
1、决定工作价值的,并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于“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
2. 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将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
3. 当你觉得无法专注时,减少工作时间反而是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