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里边记载,“孔子将行,雨而无盖”。就说老夫子要出行了,他那车上的伞盖坏了,临时没有可换的。有学生就跟他说了,子夏有这个东西,不如我们借用一下。孔子摇摇头说,子夏这个人很有思想、很有才华,但是他这人有点吝啬、有点小气,我们就不要去借他的东西。
接下来孔子又告诉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推举他的长处,回避他的短处,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从这则小故事当中,我们能看到孔老夫子是一个善于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人。做事情的时候,他会想一想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心情,尽量不给他人出难题,不给他人带来麻烦。这种思考模式就是“换位”。
在《论语》当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本质讲的就是换位思考,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呢?我来讲一个有趣的问题,请问大家你觉得粪土好还是黄金好?有人肯定会说,当然是黄金好,黄金更有价值,而且有了黄金,我还可以做很多的善事。其实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人的思维。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一颗种子,它会喜欢哪一个?有人说种子不会选择,种子没有想法。
我们就换个问题。现在你走在路上,地上有个胡萝卜,有块黄金,你捡哪个?相信有些同学已经想到答案了,小白兔就捡胡萝卜。类似还有一粒米和一块金子,你选哪个?要是大公鸡,就会选那粒米。大家看一看,这个就是换位思考,突破自我的边界,放下自己的需求和动机,考虑考虑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的心理状态如何。为人处事的时候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一想、看一看。
不管做大事做小事,都应该能站在别人角度上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大家在为人处事的时候,都应该做到两句话。第一句,把自己当成别人,这叫清醒。清醒了就能产生反思和自律。第二句,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叫换位。换位了就能有慈悲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