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苏东坡爱吃会吃是他自己的乐趣,敢于为民直言上誎是北宋人民的幸运,那么他对于人生百折不屈乐观豁达的态度,则激励着后世的人们。
我有幸读到苏东坡。
苏东坡有次对弟弟子由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这可真是他一生对待命运的真实写照。
少年高中,神宗皇帝最爱读他的文章。即使是激情愤慨的奏议,皇帝也不大恼他。有些官员对皇帝说,苏东坡要造反。皇帝也只是摇头说,他不会。
而几任皇后,都欣赏他的才华和为人,几次力排众议将他保了下来。
可是越这样,那些反对他的人越是恨得咬牙切齿。
苏轼曾经问身边的人,他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有人说学问有人说才华,唯有朝云说他装的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这个答案惹得苏轼哈哈大笑。
可不是吗?
他有着赤子的热情与真诚,热爱生活,站在高位却不弄权也不拉帮结派。
他幽默,今天写文打趣朋友,明天戏称邻里家有河东狮。连朋友听信误传以为他已死,他却笑称自己本来已经到了阴曹地府,只是去见阎王殿路上遇见了章惇(是章惇把他流放至惠州、海南)才决心还阳。
他和那样一个腐坏的时代,是多么格格不入。
从黄州到惠州,从惠州又到了海南,每一次他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或是务农田园之乐,或是遍尝当地美食家家乐,或是寻得一亭或盖起小屋小睡听寺院钟声午间清风之乐。
以至于每次那些反对他的人得知他的现状,都气得跳脚——这哪里是流放,小日子过得不要太舒畅!
可是哪里不苦呢?
到海南的时候他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飘洋过海到一个食无肉、病无药的地方,朝廷下令不许他住官舍,他只能在百姓的帮助下在椰子林里搭起一间陋室。
苦是真苦,可他乐也是真乐。
那些凄苦贫寒的日子,并没有让他磨灭了心志,相反他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完成了《东坡志林》,注完了《易经》、《论语》和《尚书》。
更难得的是,心中全然没有恨。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虽然是写的英文版再译回中文,但依然生动易读。他笔下的苏东坡生动饱满,告诉我们生活的幸福不在于境遇,更在于心灵的喜悦和思想上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