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拖延症”这个词出现在人间,我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病症并拥有了学名。从小学开始,我永远是寒暑假最后三天补完一整个假期作业的人,最猛的一次是小学六年级,我熬了整一天一夜补完了暑假60天的每天不少于600字的日记,并且无抄袭无重复,纯靠脑洞。悲伤的故事是交上去之后老师连翻都没翻开就发了回来,从此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其实是不会批改暑假作业的。
若干年后才发现当时我创下了24小时之内创作完约3万6千字“小说”的记录,现在的网络写手能一天两万字的也都是大神了。而我现在没有靠这个挣钱,可能是当时过早透支了自己的天赋,让我想起大学时候一天搞定两篇4000字论文的经历,我都条件反射性反胃。
因为一天补完三万字的记录过于牛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觉得时间是不可能打败我的。初二的时候老师逼着我给校报交稿件以应对投稿任务,截稿日的凌晨零点零五分,临睡之前,我才想起来还有这个事儿,然后我用五分钟随便写了篇《冬日将至》应付差事。
万万没想到,这篇五分钟之作被改名叫做《寒假又要来临了……》发表在了校报,并且还附上了点评,说什么“语言细腻平实,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用心的体会。”云云。看到铅字的一刻我的内心是:???(我自以为写的好的都被刷了,这个随手补的你给我发了????)
自此我的习惯性拖延症开始养成,大二的时候白天拖延,晚上熬了六个小时背完重点直接去考入党积极分子资格,总分第二考过,大四的时候三个晚上三天三夜没合眼,共计完成了:播音基础课的一学期的四个mp3格式的播音创作,粗剪了一个预告片,新闻法律规范、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两篇论文,过了驾照的科目三路考,过了科目四安全意识考试,搞定这一切之后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心脏疼,然后发誓自己再也不拖延到需要熬夜了。——你看,拖延症为什么会养成,因为当我拖延到deadline之前我还是完成了,并且结果还不错。
后来我看了拖延症的书和那个著名的TED演讲才发现,我这成因,也太典型了。
在考研的时候我深深意识到了习惯性拖延症的可怕——拖到考研前两天想看完之前几个月复习的内容,哪像写完一篇论文那么容易呢。容量超出太多了。最后我算是基本完成所有的复习用了多久呢?除去打酱油的第一年,我用了三年,也就是说,光考研,我就考了四次。
所以战拖书我看了不少,目的是为了战胜拖延症。但是在其中我最想推荐的一本,却是从书名到内容都跟拖延症无关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因为对我而言,战胜拖延症的第一步,不是计划,而是少而清晰的任务目标。因为我最近在家休息,一直觉得自己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因为没什么短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目标,就完全不觉得自己在拖延。
有拖延症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当我们发觉自己在拖延的时候,说明有明确的待办事项,有待办事项,就说明无论是生活、学习或者是工作,都有一方面是正在进行的。
而像我这样看似“没什么可拖延”的状态,因为停滞不动,毫无进步,才是最可怕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最核心的理念也是“断舍离”,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把它作为整理技巧来看。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于“目标很多于是就在很多个目标里徘徊”,芝麻能榨油西瓜能解渴,都想要,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只有断舍离,才能让我七秒的记忆不断重新回忆起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