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自我感觉还是朋友评价,我都是一个感性主义者。
感性的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别人的感受,有同理心、共情力。这一点说不上好坏,对于没有建立起亲密关系的人来说,在忙乱的现实社会中,你没有精力、义务去感受别人;而对于亲密关系,能够“感同”,别人能够信得过、愿意向你倾诉,已经就可以算得上是体现出自身社交价值。
对于自身而言,糟糕的方面是,感性的人容易陷入到“情绪陷阱”中,也就是易受外界的影响或者是自身情绪波动,很容易到达情绪的拐点:前一秒心情“万里无云”、下一秒心情“阴云密布”。
既然只有自己能够掌控情绪,那么,如何“自救”?也就是心理暗示,当然,这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明事理。从第三人称视角去看,你知道你又一次陷入了极度消极或者极度乐观的极端情绪。然后,找原因,是什么事或者是物触动到了你的情绪拐点?最后,心理暗示,找到原因以后对症下药的心理暗示往往是治愈情绪的良药。
从第三人称视角看自己,又是对自身更为清楚的维度认知。了解情绪波动——找原因——心理暗示,能够帮助你摆脱情绪陷阱,长此以往,有利于塑造沉稳的性格、云淡风轻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