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前要不带评判地去观察,应该讲事实,接下来又该做什么呢?那就是要直接、清楚地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我觉得很难过”“我感到很失落”“我很担心”等等。
孩子最近学习态度有些不端正,此时你的真实感受是担心他的学业。但是你在表达这种担心的时候,却把愤怒的情绪加了进来。或许,他原本也想改正,可是却找不到方法,或者因为忘记了而没能及时改正。听到你这样说,他的委屈就很可能转化成愤怒,轻则他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与你沟通,重则你们之间会爆发一场争吵。
聪明的家长应该怎么做?你可以先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看到的事实,然后再委婉地表达出你对他的担心,并适时提出你的需求,就是希望他能改变。此时孩子多半会尝试理解你对他的担心。彼此敞开心扉,沟通就顺畅了。
由此可见,在沟通过程中,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很重要。那么,哪些是真实的感受,哪些又是不真实的感受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的分辨了。
学会分辨感受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
生活中常有很多人觉得自己表达了感受,但事实上他表达的并不是感受。比如,我们经常会说:“我觉得你让我很生气。”在这句话当中,你所表达出来的不是发生的事情让你很生气,而是对方这个人让你很生气,这就不是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感受是,当时发生的事情让你心里不舒服。比如,表达辛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我觉得我最近很辛苦。”这样的表述也不是你的真实感受,而只是你的个人想法。你觉得很辛苦,应该是你最近工作很忙。再比如,失恋时我们常会说:“我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如果真的失恋了,真实的感受应该是伤心、难过,所以“被抛弃”不是一种感受,只是你自己想象的一个状态,等于你自己在这种感受中加了戏。一旦加戏,就背离了长颈鹿式沟通,即你没有用尊重的方式与对方谈话,你这时只想指责。
以上提到的这些我们经常会有的感受,其实都是不太客观的想法,或者是加戏想象的情景,这些感受都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感受应该是“我自己感受到了一种感觉”,而不是被别人怎么样。
为什么在沟通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非常重要呢?因为你的感受的背后一定潜藏着你的需求。不把感受表达出来,你的需求就不会被挖掘出来。
我们在沟通前要先观察,不加入评判,只描述事实——你最近回家有些晚;然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感到很无聊;接下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我希望你多陪陪我。这样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然后你再提出一个可执行的请求——每周早回来两次,那么接下来的沟通就会变得很顺畅,而且会很有成效。
摘自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商业课》,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