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来,心中抑郁烦躁。这可能是开学后事情较多、较乱的缘由吧!也或许是很多事情第一次接手,有点不知所措,反应较慢!无论是之前在暑假打算好的学习计划、创业计划书、数学建模,还是到开学时又加入的读书与英语口语,我都没有好好去做。烦闷久了,便想放纵一下自己。于是这两天几乎是浑浑噩噩度过的。尤其是在知道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以后,心中又多了怒火和愤懑。自然而然,心里潜藏的那个“我”又出来了。他说:“放纵吧!好好放纵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吗!”但似乎我还有些理智,我也去打游戏、睡懒觉、吃东西。我知道,到了某个时候我会调整好继续上路的。而这个时候就是独处的时候。
或许是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不太会表达自己。有时候甚至表达的内容与所想完全相反,这也导致我不太喜欢真正与人交流。反而,在独处的时候,我会变得更加顺畅自然,大脑的思路也非常清晰。最近在看周国平的散文集,或许是他那悲伤又积极的文字触动了我。我愈加觉得独处是一件很神圣严肃,却又随意平常的事。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所谓的独处状态的,然而我们是否真的是在独处还有待判定。
昨天晚上去图书馆和学长聊了许多,关于青春和热血。他给我讲了他从大一到大三的经历与转变,感触颇深。从那个满怀希望和热情踏入大学的青年,到被时光侵蚀,、现实打击后的老油条。心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也许我们只有在经历过后才能懂得吧!他告诫我学会独处,珍惜独处。我们俩在这个方面还是很有共同见解的。我们似乎是都很渴望进去独处状态的那种人。渴望独处;渴望在匆忙的生活中,给自己留有空暇去回忆过往、看清现在、思考未来;渴望在独处时,与自己内心进行一次长对话;渴望在一个人的空间里无拘无束、内心平静淡然、读书写字、喝茶饮酒、散步爬山、烧菜煮饭;渴望在一个人的时光里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今天在图书馆看到马老师,她每天一个人坐在咨询台,心中不自觉产生一种神圣的敬意。当今的我能在公共空间里保持一种冷静与置身事外,仿佛是极难的事。想想不免可悲。虽然我庆幸自己的独处,但也悔恨自己的独处不够真诚,独处时的自省不够深刻,以至于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想想,独处于我,还是缺少几分心无旁骛。
总之,一个人独处时,才有机会清晰看到自己的状态和情况。也许正因为独处的缘故,经常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种种,才不至于让这七年多的生活太过混乱。
学姐也给我说:“你确实太闲了,你来图书馆一直在玩手机。”我不该狡辩的,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认真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