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近参加了一个课程吗,有听课有课堂发言有作业有批改。所以是白天当老师,晚上做学生,身份不断地切换间,也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教学的过程,感觉着实有趣。
做老师的人,大抵都喜欢紧跟自己思路,发言积极的学生。谁也不想唱独角戏呀!更何况,如果光是自己一个人讲,没有互动,就很难产生思维的碰撞,没有课堂生成的喜悦,差一点的甚至还会越讲越糊涂,因为脑子都情不自禁地写满“学生们在想什么”这几个大字了。
我就是那个差很多点的老师,经常学生发言越积极,我也越妙语连珠,创意百出,万一学生状态不好,或者课设计不好开局不利,那就完啦,我就会开始写错别字,开始语病百出,甚至普通话水平都会下降一个等级。
所以想着自己要当学生,那还不容易吗?我最清楚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了。结果真当学生了,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如果课堂没有讨论的氛围,所有同学都不说话,就好像有一只名叫默默的怪兽抓住了大家。这时,做学生的是很难有勇气去打破局面的。因为自身对于想要契合同伴的需求会超出想要表现好的欲望。哪怕我明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有利的,我也还是有所顾虑。人是相当相当容易从众的。
所以,学风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同伴是很重要的一批人。你和什么样的一群人一起学习,基本上可以决定你最后的所得。
那既然了解这个规律,当然不能让学风那么差啦,因为整体差了,作为部分的我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所以就要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去承担“暖场”、“救场”的工作。我也努力地得体发言,积极肯定同学和老师,适当分享示范。自己的参与度高了,对课程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会有一种“我是优等生我要更加优秀”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会让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最后就真的做得更好了。
嗯,剩下的明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