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种想法始终贯彻她的人生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我觉得这才是应该考虑的关键。
“来则欢喜,去则放手”,这对彼此来说是最轻松的
想与他人亲近的时候就亲近,想联系时就自由地联系,想听别人说话就听,想要信赖的人就信赖……如此这般便好。
但是请不要忘记,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轨迹。
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不要认为别人的给予理所当然,感谢你所得到的,并且不再奢求更多
也许有人认为“下属就该如此”或者“上司应该这么做”,但是每个人除了职责,他的角色本质是“人”。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一定要尊重别人的“人”性。
别人的给予并非理所当然,让别人按照你的所言所思去做不符合人之常情。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有类似的想法,就会陷入不必要的失落或烦恼中。
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别人相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
在我看来,心灵的沟通,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
不要吝啬你小小的热情,而是尽可能地去做。
你给对方带去快乐,你们的关系也会更好。这样一来,当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别人也会很乐意地伸出援手。
我认为这就是人际关系。
请不忘记,人和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接受拜托的人,那你在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就会很少。
人生如同登山,有平地也有高峰,有平坦大道,也有陡坡坎途。
如果总也不顺利,那么你就要意识到,“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不顺”不只会光顾你的人生,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不管什么样的人都会经历不顺。这时,我们不妨学着练习“逆境中的生存之道”
我们无须做超越极限或勉强自己的事。遭遇不顺,心情也会变得糟糕,这时候可以找让自己感到毫无心理压力的人去倾诉,同时尽可能不给自己增加工作或学业上的额外负担。
在逆境中,比起大干一场的努力,慢慢调整更切合实际。
如果用尽全力相当于100分,那么这时候只要用60分的力量就可以了。按部就班地好好工作和生活,就能把握转机。
一旦过于纠结“为什么这么不顺利”,思想就会变得偏激。因此不要太在意,只要对别人的话和眼前的事说:“好的。”
这时候也可以尝试学习一些新东西,最好是不会让你感到吃力的事情。
如此一来,你无须改变自己的节奏,按照正常的步伐认认真真地去做,就会逐渐步入正轨,在不知不觉间走出低谷。
其实,在“不顺利的时期”也有很多小事情进展“顺利”。比如,你没有遇到巨大灾难,你的家人都健康快乐,你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你有相处不错的朋友,等等,幸福的事情还有很多。
换句话说,人的大多数烦恼,很多时候是把像“1”一样的简单事物,想到了“10”或“20”。
你可能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实际上在周围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谓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点点取得进步。比如,考试顺利、工作出色等,这些都是在日积月累中一点点逐渐获得的。
也就是说,自信不是稍微“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能获得的东西。
因此,如果想盲目建立自信,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人各有所长,这点需要我们牢记,你一定有自己的发光点。
人生中精神饱满的时光非常有限,不要过多地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
痛苦与伤心,其实也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活着,肯定会经历苦难。
对于擅长的事情努力去做,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不要勉强。
对于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你也许不擅长,那掌握到最低程度就可以。
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追根究底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眼光向前看,尽可能保持乐观!
不过,我觉得对自己不要太过苛刻。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其实,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饮食以及调整身心,这才是一切的源泉。
好吃的东西适量吃,饭食、蔬菜、酒也要适量。只有把握好适量这个度,“还想吃”“还想喝”的欲求就会降低。
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第一,工作其次。
现在回头来看,我认为有很多地方可以达到平均分;最糟糕的时候,只要避免不及格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判断,我觉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比较适合。
在我看来,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
制定一条界线,确定“超过这条线就可以”,就会努力进取以确保成绩不低于这条线。这样,即使中途出现问题也没关系。切换成这样的方式后,以后的生活就会变得很顺利。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如果能下定决心就一定会找到出路。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
有多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左右瞻顾,当“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反而会意外地突破现状。如果你意识到人的强大,你的心情也许会轻松一点。
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
人生常常需要忍耐,思考可以轻松忍耐的方法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
说到底,人通过“培养孩子”,其实也是在培养自己。
即使你不心灵手巧,也没有奇思妙想,但如果有时间,就尽量亲自动手做饭;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当他们想找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小孩子对待,多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时不时问他们“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样最终才能活出自己。
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当孩子成人后,父母和孩子的人生就要完全分离。父母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顺利地处理与孩子的分离,让他步入独立。
也许有人对此会有疑问,和孩子完全分离,自己会感到非常孤寂。
要知道,既然是亲子关系,你们之间的纽带就永远不会断开。在我看来,这样的纽带就像桥梁。父母和孩子的人生车轮虽然驶向不同的方向,由于桥梁的存在,你们可以随时往来。
“孩子怎么样,是不是健康,是不是一切顺利?”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偶尔通过桥去看一看。
不过,敲敲门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亲子关系基本不会出现什么烦恼。
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死亡即生命的终结,至于死后的评价、虚荣以及其他情况,大可不必在意。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
我唯一担心的是,不想在死之前身上插满针管、人工呼吸器。此外,心脏复苏按压看起来似乎比骨折还要疼。
因此,我经常叮嘱长子:“绝对不要做延长寿命的抢救。如果发现我倒在地上,还有呼吸,就先放一会儿。如果那时候被送去医院,医院肯定会抢救。确定送到医院后刚好能死,再叫救护车。”
与老师交流后,我第一次产生“自己的烦恼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坷”的感觉,以及感到微妙的安心。
“总之,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即使有什么不顺心,也不要太在意。”
现在,每当我处于人生困境感到悲观时,就会告诉自己:“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然后就会不可思议地产生一股莫名的勇气,让自己可以“继续努力”。
他人有他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冲突、压力就会减少
正因为老师建立了“一个人”的心理立场,所以她对别人便不会抱有强烈的愿望或期待,别人的亲疏远近,她既不在意,也不生气。
恒子老师“孤独是一件好事”的立场,给周围的人带去了自由和欢乐,羡慕她的人越来越多。
工作顺心,家庭和睦。如今一切看起来都圆满的恒子老师,正是在人生的瞬间把握住了重要的事情,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坚持下来,才收获了幸福。
人生的结果,不会马上显现。但是在每个瞬间,都有必须珍惜的事情。对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恒子老师的人生经历,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常年从事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我深知“人总是想找到能分担其痛苦和悲伤的人”。
从根本上讲,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没有人100%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
对此,自己下定决心的事,首先要充分重视,务必努力使其顺利实现。无论如何,你都要主动思考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能照亮某个角落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无须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