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的前几天,总是有股淡淡的惆怅。具体在惆怅什么也说不上来。小黄曾在微信和我说:我不想去学校,我只想在家混吃等死。朋友前几日也发来消息说临近开学了,有种莫名的恐惧和焦虑,看到朋友圈的动态,研一的师姐也发过类似开学了很焦虑的语句。我自己本身就会有这样的焦虑,从初中开始,每到准备去学校的日子,都是坐立不安,吃不安睡不稳,感觉学校就是一个噩梦,一去到里面就会有不可控的事情发生。我们姑且把这种情绪叫做“开学焦虑症”。其实我观察了周围的人,发现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只有少部分的人会渴望回到学校,那大概是在家里的日子不如在学校舒服和自由或是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我在想,为何会有这样的情绪存在?人们常说:人呐,不可以长久地待在“舒适区”,否则,就像温水煮青蛙。最终变得碌碌无为,平庸。可是人的本性确实是慵懒的,他们不想离开“舒适区”,但生活却又是逼迫他们逃离“Comfort zone”。看吧,人这样子似乎是矛盾地活在世上。
我从小就是个没什么目标的人,我不想去很远的地方上学和工作。以前我就在想我以后要是可以住在大山深处该多好,没人打扰,在古树上凿一个洞,建房子。父母家人可以常伴左右,不用学习和工作。在山里养鸡鸭和猪狗,自己自足,没有压力。不用与险恶的人打交道,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可是我不敢告诉父母我的真实想法。我怕被他们说这是懦弱和没出息的表现。现在看来这也的确是没出息,我深知当时的自己懦弱且幼稚。虽然如此,但我现在仍然想过我儿时想的那种生活。只是想是一回事而行动又是另一回事。现实生活不允许我按照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来过,我必须要努力奋斗,为自己和家人某一个好去处。我其实突然觉得“存天理,灭人欲”,压制内心真正的私欲,为大局着想。这些句子真是越读越有味道,不过依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现在的人大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所以很多事已经颠覆了我们原有的认识。儿时我们依靠父母,老时父母倚靠我们。有人常说:要为自己而活,不要背负太多的负担,可毕竟每个人不一样,每个家庭的付出也是不尽相同。
我常常在想,我是真的无欲无求还是因为懒惰与懦弱。害怕接受新事物与新环境,害怕一切新的东西。不敢挑战自己的极限,所以只想在一个安稳舒适的环境。这也就是为何有开头所说的“开学焦虑症”状况。家,是避风港,是温暖的小窝。所以害怕离开舒适区,会焦虑和恐惧。我想我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我在家的时候我还会想,在家里自己一事无成,会落后别人很多,但是仅限于想想罢了。真实的行动拿不出来,仅限于在深夜看剧之后短暂失眠的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