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21学前本 石雨鑫
在中国大陆有着许多民族,有藏族,回族和苗族等。但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那神秘的侗族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对于侗族的历史源流,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四种:一种认为侗族是土著民族,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是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第二种认为,侗族是从都柳江下游的梧州一带溯河而上迁徙到今日侗乡的,因为南部方言的侗族中都流传有“祖公上河”的迁徙歌谣;第三种认为,侗族是从长江下游的温州一-带 经过洞庭湖沿沅江迁徙来的,因为北部方言的侗族中流传的“祖公进寨”歌有这样的传说;第四种认为,侗族的主体成份是土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从外地迁来的其他民族成份。
对于侗族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侗族大歌和斗牛。
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大歌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至明代,侗族大歌已经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侗族大歌的发展与其鼓楼的居住形式,好客的风俗习惯,以及侗族语言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侗族大歌结构严密而精美,歌词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铁炮- -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拋,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我舅舅就是斗牛的忠实粉丝,他以前还养着好几条斗牛,我妈妈的老家拿就常举办斗牛,我舅舅只要不是特别忙,几乎场场都去。所以我对此印象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