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时间管理」这个词,是在14年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对于「时间管理」的认识是能够高效的利用时间,去做尽可能多的事情。
当时还跟着秋叶老师做事,每天工作的效率杠杠的,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不上课的时间里的每一分钟,甚至连吃饭,都给自己排满了任务,感觉生活就应该这么过。
而长时间的精力透支,不到半年,我就迎来了漫长的拖延症时期,我从一个执行力强的人变成了一个重症拖延症患者。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事情总得自己经历了,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而回归到「时间管理」这个话题,为什么我们要做「时间管理」呢?
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
就我目前的认识,我觉得之所以会想到会需要做「时间管理」,大多都是因为没有做好时间管理,给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造成了影响。比如工作时的效率低,任务总是到deadline才能完成,抑或无法如期完成。下班后,又不停加班。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就在昏睡的两天过去了。每天感觉忙盲茫,事情做不完,头脑昏沉沉,无穷无尽。
当然,也有一类人是属于自我要求高,希望能够尽可能的高效利用时间,让自己的时间能够得到合理安排。
「时间管理」的误区
1、对于「时间管理」的认识。就如同我开头讲述的经历一样,我对于「时间管理」最早的认识是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时间安排满,做尽可能多的事情。而后来当我经历了漫长的拖延症时期,我对于「时间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好的时间管理应当是劳逸结合,是对自己的精力进行管理。而现在,看了李笑来老师的书《和时间做朋友》后,我对「时间管理」又有了新的感知,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时间。时间依旧是时间,我们却在不同时期有着不一样的状态。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时间和平相处。
2、「时间管理」是不是只有自制力强的人才能做到?可以说确实是,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一点点找回自己的注意力和自制力,找回了自制力,才有可能做好时间管理。
3、是不是掌握了「时间管理」管理的技巧,我们就可以做好时间管理了?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时间管理」的技巧是帮助做「时间管理」,但不是全部。「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时间的黑洞,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做不好「时间管理」,也就是「拖延症」的根源。
常见时间黑洞及破解方法
1、手机控。做一会儿事情就想说刷刷微博朋友圈,看看QQ空间,每天花在手机上面的时间比睡觉时间还多。
破解方法:对于手机控,强烈推荐2个手机App:「forest」和「种子习惯」。
「forest」是类似于番茄钟的应用,当你现在需要专心花时间做一件事,可以进入app,进行定时,时间结束后再打开手机,就会长成一棵树。假如中途点开玩手机了,树就会枯萎死去。
「种子习惯」是记录每天自己必做的事情,可以每天打卡签到,当你的签到时间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长成一棵树。
除了推荐这2款App,对于手机控还建议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关掉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给自己留出时间专心做事。别说怕有人找你找不到,事实上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忙的。在你完成预定的任务再打开手机,其实也不会耽误什么事。
2、工作任务太多。有些人的性格就是这样,不懂拒绝,有人求助便慷慨相助,结果,手头的事情越积越多,怎么做都做不完手头的任务。为什么拖延?因为这样的人,永远在接收任务。
破解方法:因为不懂拒绝导致工作任务太多的童鞋,不得不说一句,适当的拒绝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负责任!至于如何拒绝,这个请去百度搜索【如何委婉地拒绝别人】,有惊喜!
3、对任务搞不清楚。接到任务时,还未开始就觉得任务难,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
破解方法:对任务搞不清楚而导致的拖延,可以试试每次接到觉得难以解决的任务之后,先对任务进行分析,想想哪些是自己可以独立解决的,哪些是搞不明白想不通的,不懂的就及时跟分配任务的人进行确认咨询解决方法。这样一来,任务分析完之后,一目了然,对于任务的畏惧心理也就消除啦~也就有动力开工啦!
4、时间太宽裕。说白了就是太闲,就会想,反正自己时间还很多,不急不急。于是...开始拖延。
破解方法:时间太宽裕的人,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日期,最好是小于能力完成内的时间,比如写一篇文章可能需要两个小时,给自己的设定的deadline就为一个小时,感觉时间来不及了,紧迫感也能让你有完成任务的动力。
5、加班心理。之前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说许多人总习惯上班时间不专心做事,到快下班时才开始干活,熬夜加班,彰显自己的努力勤奋。而这种心理现象解释起来是人们喜欢他人看得见的努力勤奋,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于是就通过熬夜加班,然后在各种社交平台发表状态显示自己有多努力。别急着否定,想想是不是自己也有这种心理?其实,你并没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加班的!
破解方法:加班心理的亲们,首先是端正自己的心理态度,让自己明白加班心理其实有害无益。其次,就是给自己设定完成期限,秋叶老师也曾说过,其实大多数人每天的工作任务集中精力的话,两到三个小时就能完成了。但许多人没有搞清楚,反而将完成工作的这两三个小时放到快下班时才开工,也就有了每天加班每天拖延的情况。
6、完美主义心理。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状态,总想着事情做得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什么事都没做成。
破解方法:完美主义者这个就得知道,虽然说细节决定成败,但过多的纠结细节反而容易让你走入误区,凡事掌握度就好,当然这个度还得看个人,主要衡量标准就是不影响完成事情的效率和质量就行。
7、没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结果明明是不着急的任务先做完了,真正重要紧急的任务却又还拖着没开始。
破解方法:分不清事情轻重缓急的亲们则可以百度搜搜【四象限法则】,相信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时间管理」的小tip
下面,我再聊聊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的小诀窍~上述的七种情况也可以用哦!
1、列清单(推荐手写)。我的做法是准备一个小本子和几只不同颜色的笔,将自己每天接到的任务在纸上一排列开,记录任务统一用蓝色笔,重要紧急任务、取消的任务用黄色笔做记号,完成任务后用红色笔打钩。别说,用红笔打钩的时候,心里倍儿爽~于是更有动力完成其他任务!
至于为什么用手写呢,这个是因为觉得随着各种电子产品出现,我们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脑的思考力也不如从前,手写对于大脑的刺激更多一些,另外,手写很自由,想怎么写怎么画都ok。和小伙伴也交流过,都觉得手写很有感觉,有的小伙伴甚至习惯先手写东西,哪怕再重新打字。不过如果你习惯用电脑,或者手机记录,也没有什么不好,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允许多元化的习惯,适合自己就好。
2、发挥监督的作用。实践证明,监督对于提高自我约束力有一定的效果。心理学上曾说过公众的力量具有一定约束力,如果是习惯公开监督的,可以发微博发朋友圈约定,让大家帮忙监督。如果是习惯私底下约定,可以找个小伙伴,约定如果失去没完成就受惩罚,不过这个惩罚得想好,让你可以产生压力进而变成动力,比如说发99块钱红包,哈哈~
3、对自己进行精力管理。在萧秋水老师的新书《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就有提到了【精力管理】。每天做任务要劳逸结合,在做任务的时候,要时候要适当运动。感觉状态好的时候就多多做点任务,状态不好就顺其自然。
精力管理除了劳逸结合,还需要给自己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比较符合人体的运行规律,当你有一天尝试早睡,然后早起,你就会发现自己精神倍儿好,做事效率也更高啦。还有就是给自己安排一些运动时间。大多数人都是习惯不动,学习、工作的时候坐着,吃饭还是坐着,长期下来不仅肚子大了,脑袋的思考力也会下降的。走出去多运动,让自己放松一下,让大脑透透气,也可以有效的恢复精力哦~
4、自我奖励。自我约定比如完成一个小时完成某任务,可以刷微博十分钟。这个看个人情况而定,用可以让自己产生动力的东西做为奖励。当你不想做任务的时候,想想奖励,有时候也会有动力。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安排在必须做的事情之后,而不是随心所欲,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制力。
5、制定每日计划的时候要留白,留出1-2个小时作为机动时间,来应对突发事件。假如时间安排太满,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一整天的计划都会很容易被打乱。所以留有机动时间,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