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请我去了一个小型音乐沙龙,不同于以往举行沙龙的地点,这次安排在了海尔家电的一个体验馆。虽然来参加的乐迷朋友大多以前也认识,但是这样的环境还是很有新意。了解了一下,原来是品牌方希望这个场地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邀请朋友去做公益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需求作为生活方式已经成了一种趋势。一个品牌如果能够注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升品牌价值,也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这真是一件好事。 对乐迷来说,能够聚在一起听音乐,互相交流,也不必担心声音过大影响邻居,真的很快乐。
朋友是位唱片藏家,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收藏推广给更多的人。通过唱片这个载体,让我们了解音乐发展和流行的脉络,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实,每一张唱片中都有很多故事,特别是早期录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时,能够灌录唱片的艺术家一定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今天看到了几张上海音乐学院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珍藏。这些录音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音乐脉动。也许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听过这些唱片,更不知道那些发黄的封套里面曾经流淌着怎样热情鲜活的艺术生命。
今天在现场看到了三款音乐播放器。第一款是30年代的一部手摇式唱机,小小的一个方盒子,看上去并不古老,但仔细看到里面,才发现铜牌上岁月的痕迹。唱机的动力来自于内部的发条,原来以前听一张黑胶唱片是要花力气的,而且听黑胶唱片还有很多讲究,比如唱片的保养,唱针的更换,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件挺复杂的过程。但真正爱上黑胶的乐迷来说,可能正是这种仪式感,让听音乐这件事变得更加郑重,才有韵味。另一部电动唱机,虽然外观看上去比较复古,但却是现在生产的,音质的感觉可能更加明亮。
今晚欣赏音乐是用了一套挪威的音响。朋友特地带来了EMI100年纪念系列里的一张专辑。当杜普雷的大提琴音乐响起,萦绕在耳边委婉深沉,如泣如诉……因为音响设备非常好,虽然场馆空间比较大,声音还有些发散,但仍可以清晰地听出乐队的层次。脑海中浮现出了《她比烟花寂寞》里面的桥段, 杜普雷是位在用生命拉琴的艺术家,可惜红颜薄命。不过她永恒经典,却可以永远留在人世间。
接着我们听了莫扎特切换一下哀怨的气氛。朋友说莫扎特的音乐是非常适合在医院播放的,因为那种阳光,明亮,可以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一次听到一个概念叫“音乐的场域”,的确音乐具有愈疗作用,而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日渐重视。而听古典音乐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健康法门。 虽然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觉得古典音乐比较高深,其实真正有机会走进去就会发现一切并不是那么难。
最后还听到了贝多芬第四钢协和徐小凤的一首粤语金曲,了解了唱片背后的故事和关于唱机的专业知识,收获很大。朋友说他正在策划更多的系列活动,希望可以为推广古典音乐做点贡献。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沙龙,也希望能有更多爱乐朋友了解古典音乐,相互交流,分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