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经验中,每个人周遭的人际关系其实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这个人内心的状态。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他周遭的人际关系就会充满了爱的能量;一个心中经常愤恨不平的人,他的周遭也常常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我的老师赛斯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无法真正地自我接纳及爱自己,你也不可能去爱任何一个人。”这句话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体会,后来才觉察到,原来很多周遭的人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尤其是最亲近的人;往往我们对待周围最亲近的人的方式,其实就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我常听到很多人抱怨,为何爸爸总是对外人很客气,总是笑容可掬、来者不拒,可是对自己的小孩则异常严厉,连一句赞美或简单的谢谢也从来不说;很多人在外面做人很成功,可是一回到家马上批判起自己的父母。后来我终于发现,人毕竟是藏不住自己的,我们在外面的世界可以伪装,可是和最亲近的人相处时,“龟尾”常常就跑了出来。
其实,这正是我们自我认识及自我觉察的最佳时机。常常我们对最亲近的人,因为太亲近、太熟悉了,所以时常忘记掩饰,来不及掩饰,或根本不想掩饰,于是,我们真实的面貌几乎只显现给生活在一起的亲人。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其实就是自己最认识、最熟悉、最亲近的一个地球人,倘若你连自己这个地球人都不能真心接纳,或对自己产生一种疼惜的爱意,那你怎么可能去爱或接纳你之外的任何一个人?你对周遭再如何亲近的人的了解,也绝对比不上对自己的了解,而他们与你之间的不同,更是对你自身的爱、包容、接纳的挑战。
我们周遭的“近人”,其实就是我们内在人性的投射,有时我们能对别人有爱及鼓励,但对自己却过于严厉、要求完美,所以有时必须“把自己当别人”,记得善待自己、疼惜自己、爱自己。你无法真正地爱別人,除非你幵始爱自己。
很多人感到迷惑:什么叫作爱自己?怎样才算爱自己?我过去不是—直都很爱自己吗?
也有一些人的迷惑在于:我们不是要对别人好吗?不是要利益众生吗?现代社会的问题不正是因为人人都太爱自己、人人都太自私了吗?因此,我们又要如何分辨爱自己与自私自利、自我膨胀呢?
一般人以为爱自己就是享美食、穿名牌、住交宅、开名车,或是努力奋斗、名利双收,或是终日旅游、轻松度日。但所有这些跟爱自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更可能是来自自我的匮乏、空虚及缺少安全感,或自我的夸大、膨胀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真正的爱自己是来自这样的认知——借着接受你自己而欢喜地做你自己。
首先你得先具备一个观念:你是全宇宙最独一无二的存在,以前不曾有过你这号人物,以后也不会再有和你一模一样的人。这个意思不是说你是全世界最好、最棒、最完美的那个人,而是说,你的确是最独特且不可取代的那一个。你虽然不是完美的,但失去了你,宇宙就肯定不完美了。
你要去认识你自己,全然地成为你自己,彰显你是最神圣、最骄傲的那个自己。因此,在你心中,你要真正诚实地自我面对,列出你心中看待自己的真实想法。你对自己有哪些看法?你认为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不是交友时的自我介绍,也不是星座测试中的自我剖析,那些都太肤浅了;而是真正的自我面对,不再逃避,没有借口,硬生生地自我面对——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喜欢自己还是讨厌自己?从小到大,你到底有没有真正地肯定过自己?迄今为止,你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吗?不要管众人的眼光及评价,告诉我,你对自己满意吗?
如果你不狠狠地面对真实的自己,再怎么说爱自己都是自欺欺人。爱自己是纵使知道自己有诸般的缺点,却依然接受自己为“我自己”,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及意义。
因为这样的认识^所以你欢喜地做你自己,而非去胜过任何人或模仿任何人。
因为你对自己的认识,所以你能更肯定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已显现的,还是尚未发挥的。
因为你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光是你的存在,光是你的在场,就可以使别人快乐。
因为喜悦地做自己,所以你能鼓励别人,让别人更欢喜地做他们自己。
你爱你“所是”的那个人,也成就了你所过的那个人生。
爱永远没有错,但方法可能会出错
爱自己是否代表自私呢?没有标准答案。
什么叫“自己”?当我们在说爱自己或爱别人的时候,你觉得满足了哪个“自己”?很多人说,我对自己很好,每年都出国旅游,给自己买名牌包,学唱歌跳舞,难道还不爱自己吗?每天偷懒、睡觉、看小说,哪里没有爱自己?
其实,赛斯哲学体系里提及的所谓“自己”,和你认为的“自己”不一样。我的老师赛斯说:“你必定会认为自己只在你的皮肤与空间相会的地方,你只在你的皮襄之内……你的环境也是你自己的延伸,它们仍是你经验的实体,凝聚而成实质形式。”你以为肉体之外的杯子、天花板不是你,其实它们通通都是你,肉体是直接的你,外界环境是间接的你,是你心灵能量的投射。肉体里面的你,是你熟悉的自己;外界环境是你未知的自己。
如果你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你就没有办法真的爱自己,你就没有办法持续地、有耐心地、长久地爱别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会用不快乐的方法爱自己、爱别人,这叫扭曲的爱。这种爱会生出恨,爱与恨会纠葛不断。假如没有探索自己的黑暗面,你说爱自己是没有用的,你对别人的爱也可能会变成恨。爱永远没有错,但爱的方法可能会出错。
我的老师赛斯说:“我恐怕你们所谓的自我觉察,是找出自己的缺点而加以改进;我恐怕你们所谓的修行,是发现自己犯了多少业障原罪或触犯了多少戒律,然后努力想把自己变好。”
你努力想把自己变好,这永远没有错,错在哪里?方法!你的方法是找出你犯了什么错,然后否定自己,判自己的罪。在身心灵学习中,最常出现的错误认知是:你以为自我觉察是克服人性糟糕的地方,克服自己的懒惰、自私,是消灭人性的黑暗面、阴影面;而你所谓的自我认识,是把自己塑造成自认为很好的版本,然后永远隐藏自己的缺点。
我们通常所谓的爱自己、爱別人,其实带着很多框架式的条件与思考。甚至我们所谓的自我接纳,通常只接纳我们认为好的部分。例如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好就爱他,表现得不好就不那么爱他,等到孩子把缺点改了才会爱他。这种爱的方式,如果换作你是那个小孩,是否也会被爱得很不爽?
清记住,唯有当我们不够好的方面真正被自己接纳了,勇敢地承认、面对、接纳自己的黑暗面,那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面对自己的内在,就算知道内在有自私、小心眼儿、爱生气、爱计较、爱钱等不好的一面,通过外在努力表现得再好,这也不是真正的面对。我知道自己的恐惧,所以告诉自己不要恐惧了;我知道自己小心、眼儿,所以告诉自己不要再小心眼儿了。这叫作自我批评、改正缺点、有条件地自我接纳,不是真正的爱自己。
接纳自己的黑暗面是一种包容、整合、理解,是重新拿回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把它赶出门或藏在柜子里,当作不存在。所以,爱自己包含了对自己的不断理解、觉察与认识,是你真正能面对它,接受它如同接受你的手是身体的一部分。
有人担心接纳自己的黑暗面,会变得越来越黑暗。试问,你接纳手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会被手控制吗?当你没有接纳自己的黑暗面,你的黑暗面产生的扭曲能蛩,却恰恰会吸引一些你所恐惧的寧情发生,即头脑层面无法理解的“无常”。
自我觉察是没有批评性的,当你带着爱去接纳自己的黑暗面、承认它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才会做回真实的自己,才能與正爱上自己。
找回爱自己与做自己的感觉
爱自己、做自己很重要,可是到底怎么操作?怎么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需要修行与学习的。
爱自己与做自己,并不是要你去霸道地压迫别人,让別人对你唯命是从,也不是去忽略别人。一个真正肯定自己的人,必定也会肯定别人,因为你知道自己的痛,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会有种悲天悯人的胸怀。
首先,每天问自己,我有没有在乎自己的感觉?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在乎自己的感觉,却口口声声说要爱自己、做自己,门儿都没有!我们常常会出卖自己的灵魂,做不想做的工作,被外界环境改变成另一种人,却没有去自我觉察到这一点。
所谓自己的感觉,不只是愤怒、生气等负面感觉,还包括爱、感恩等正面的感觉。我们常常用“不要计较”“算了”等种种理由,来合理化地漠视自己的感觉、情绪。可是如果不在乎自己,出卖自己的感觉,最后不是麻木得如行尸走肉,就是会生病。因为否定掉自己的感觉,身心被分离了,你怎么可能快乐?我们这一辈子在面对生活、面对权威者时,否定、压抑了多少自己的感觉,以致无法做自己、爱自己?
当你在乎、意识到自己的感觉之后,还要采取行动,去接纳、沟通、表达,而不是只知道开口骂人。例如,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差劲的母亲,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你要接受这种感觉,但不要把它当成事实。感觉不一定是事实,借着认识这个区别,并诚实地从头到尾跟着你的感觉走,会引领你发现其背后的信念,促进你对自我有更深的了解。
除了在乎感觉外,你还可以借由觉察、分析、探索、静坐、阅读、写曰记、记梦等方法,从自我意识、意识心到潜意识、无意识,全面地认识内我。当你认识了自己,你就会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觉察自己的信念。
接着,要开姶发掘、接纳、肯定、喜欢你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槽糕,你很糟糕这件事本身不是问题,你觉得自己很糟糕的这个想法才是问题所在。如果没有清除这些负面思想,没有清除这些阻碍性的信念,说爱自己、做自己就是骗人的。
请学习重视你自己,在乎自己的感受,肯定自己的价值,并告诉自己——我要看到万事万物的美好,我要看到自己的美好。
请对自己慈悲一些
当你在事业失败的时候,你如何看待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真是一个笨蛋,为何轻信别人,或责备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家庭、工作都陷入危机?
当你在办离婚手续的时候,你如何看待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真愚蠢,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会不会认定自己是个失败的人,连婚姻都搞得一塌煳涂?
当你的小孩不听话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真是个没用的父母,完全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为什么别人的小孩又乖又有出息,只有你的小孩这么叛逆、淘气?
当你与周边的人起冲突或被上司责骂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自己人际关系不佳?会不会认为一定是自己不够好,人家才不喜欢我,一定是自己做人失败,大家才会不理我?
如果这些自我责备、自我批判的声音还不够,那我们再来看看:当你被別人骂,心中出现难过、委屈的情绪时,你会如何面对那个委屈、难过的自己?
第一种可能性:你可能会跳过自我面对、自我接纳的那个步骤,而直接“成为”那个委屈、难过的自己,渴求别人对你的安慰、接纳,得不到时就可能进一步地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
第二种可能性:你可能会选择逃避那个委屈、难过的自己,因为你不喜欢委屈、难过的感受,因此你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将委屈、难过的情绪推出自己的感知之外。久而久之,你会逐渐对自己的负面情绪麻木不仁。
第三种可能性:你可能会痛责那个委屈、难过的自己,认为都是自己不对,都是自己做得不好,因此才会遭受到别人的指责,所以你会逐渐地变得自卑,慢慢地失去自信心。此后,只要你遭到别人的指责,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都是自己不够好。与此同时,你那委屈、难过的自己会进一步感受到愤怒、受伤一人家都已经这样骂我了,你宽然又里应外合地补我一刀。
第四种可能性:当你感受到难过、委屈的情绪时,你告诉那个自己:没关系,我一定帮你讨回公道。因此,你会采取防卫及攻击的姿态,去攻击那个令你受到委屈的人。可是,当你如此做时,你会让对方也有一种难过、委屈的感觉,或许他也会采取还击的姿态,导致纠缠难分的冤冤相报。
第五种可能性:当你面对那个委屈、难过的自己时,你可能会开姶向自己说道理:“对方不是那个意思,你不应该有受委屈的感觉。”可是那个受委屈的你会说:“我明明有那种感觉,你却要用理性说服我,我被搞得弄不清自己是该难过还是不该难过了,好像感觉到难过、委屈是一件不应该的事似的。”
如杲你被以上五种可能性弄得晕头转向,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一类时,我教你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当你最亲近的人对你说他很难过、委屈时,你如何对待他?哈哈!那就是你对待难过、委屈的自己的方式。
只有在亲密关系当中,只有当你回到亲近的人身边时,你的面具才会真正卸下来。看看你自己是如何对待周遭亲近的人,那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如果你能慈悲、宽容地对待周遭亲近的人,那你也能如此对待自己。
大多数人感到受伤、难过、委屈时,都无法真正面对及接纳,真正的接纳意味着真正的慈悲——对自己慈悲。当佛陀闭目端坐在大树下时,他的目光收摄入内,我想,他能看到自身内在所有的感受,也能温柔、慈悲地看待每一个人的情绪感受和起心动念。当你能对自己有真正的慈悲时,你才能开姶对他人慈悲,否则一切都是假象罢了。
自己
是你那最亲近的地球人
若不能爱自己
你还能爱任何人吗?
同理自己的每一个情绪
疼惜自己的每一个委屈
轻触自身的每一道伤疤
爱抚内心的每一道创痛
直到心中升起一股对自己的
全然的
接纳的
挚爱的
爱的感觉
全然地爱自己
接纳自己
你将渐渐感觉到
古老的记忆将再度被唤醒
全世界
全宇宙
是如此爱你
且全然地接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