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涔汐
前几天,有粉丝来咨询提出以下问题:
涔汐老师,我儿子在上小学,暑假了我让儿子做家务,儿子说,我们班上的同学做家务,妈妈都会给钱,一次5块钱,你让我做家务,你也要给我钱。
我儿子说,他们班有同学的妈妈给他们买手机,为啥我没有,你咋不给我买手机?
面对这个情况怎么办呢?
其实,这就是很多父母不理解教育底层逻辑,你在教育或者陪伴孩子的时候,时刻保持警觉:你是在养孩子的欲望,还是养孩子的志向?
第一个问题,做家务是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家是共同的家,当做家务变成孩子向父母索取钱财的手段的时候,而允许孩子做家务光明正大从你手里拿走钱财。
并且这成为孩子习惯的时候,父母这就是在养孩子的欲望。
当孩子慢慢忘了自己的家庭责任,而贪欲又被父母养得肥肥的,其结局是什么?
结局是你只要你让孩子干一件事儿,他就找你要钱,他就要跟你讨价还价,你的钱给不到位他就不干。
当你晚年老眼昏花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你的孩子会说:
你让我照顾你,你得给多少钱,钱给少了不干。
这个时候你躺在病床上本来快康复了,被你孩子这一句话气得赶紧见了阎王。
很多父母痛苦自己的孩子咋成了白眼狼,我问问你:
是谁把他养成了“白眼狼”?不是你一口一口养大了你的孩子的欲望了吗?
所以当父母要时刻警惕,你到底在养孩子志向,还是在养孩子的欲望。
如果你正在养孩子的欲望,那就赶紧踩刹车,否则晚年受苦的还是你自己。
从小养孩子的欲望,孩子跟父母之间就只认钱了。
第二个例子,孩子找父母买手机的目的是什么?
是别的孩子有手机,我也要。这是什么心理动机?是人性中攀比的欲望,当然不能买。
父母不管是引导孩子,还是教育孩子前,你得分清楚你是在养孩子的“欲望”,还是在养孩子的需求。
比如,我有一个学员,他的儿子玩具都已经堆成了小山了,但是只要她的孩子一要玩具,她照样会买,这不就是在养孩子的贪欲吗?
为什么很多父母痛苦,孩子越来越大,反而越来越难教?
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你没有对孩子的心性做好引导,他要什么你给什么,你满足了他人性的贪欲弱点。
你把他的欲望养得肥肥大大的,最后不就是欲壑难填了吗?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够跌破眼镜的案例。
有一个妈妈来找我哭诉,她的女儿上高中了,四肢健全,纯属正常人,每天早上起床,非得等着妈妈叫孩子起床,等着妈妈为她穿衣服,穿裤子。
这个妈妈找我做咨询的时候,我都惊掉了下巴,一个妈妈咋养的孩子,把孩子养废了,女儿站起来比妈还高,每天还要指望妈妈给她穿衣服。
这个当妈的早在干嘛去了,为啥你不在孩子小时候,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习惯呢?
你啥都替孩子包办,你的女儿越来越懒惰,这不是把孩子好逸恶劳的惰性,贪婪的欲望养得肥肥大大的吗?
所以,我经常在直播间一针见血的说事实,有很多孩子啊,纯粹是被无知的父母坑成那个样子的。
坑完了孩子,父母自己晚年的幸福也泡汤了。
当父母的一定得明辨是非,你在引导陪伴孩子前问清楚你自己:这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孩子的欲望。
比如孩子从来没有玩儿过玩具,他想要一个普通玩具,这是需要。但是你的孩子已经堆满了玩具,他还要玩具的时候这就是贪婪。
你只有分清了什么是需要,什么是贪婪,在引导好孩子的时候你才有智慧,让孩子收敛自己的人性弱点。
一个人欲望和人性的弱点有很多,比如:贪婪、攀比、妒忌、狭隘、懒惰等等。
这就是我在直播间常说的一句金句:
你只有了解了人性的弱点,你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如果你连人性的弱点都不知道,那很可能你的教育的方式和观念就中了人性弱点的圈套。
比如做家务用金钱交易,比如替孩子包办,比如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表面上你是在爱孩子,实际上你亲手把孩子一步一步推向人性弱点的万丈深渊,最后坑苦了孩子,又害了自己。
那父母如何明辨是非,如何了解人性的弱点,正确地引导孩子呢?
有问题可以找我做咨询,欢迎来听【暑假,家庭教育避坑指南】课程啦~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一个让你增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