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看到了一段关于灯的描述:
灯,是家里的灵魂,对于一个夜生活者来说,它绝对是的。什么心情,什么样的灯光,要求学弟在每一盏灯的开关处,一定要加上调光器。
我不是夜生活者。我常常11点多就睡了,实在困了,十点多就睡,也是有的。
灯,是我很少去关注的存在。当然,也不是所有夜生活者都对灯有着特殊的情感。
我开始闭目,搜寻房间,搜寻被我遗落在过往岁月中灯的记忆。
现在住的房子是租来的。客厅的挂灯和卧室的灯是一套的,欧式的圆环对称造型。只不过因为时间久了,缺了好几只,不再那么平衡,“七上八下”形容它现在的样子倒是很合适。刚搬进来的时候,爱好地把房间收拾地干干净净,也去买了几只灯泡把它装了上去。
是他装的。想想当时的画面,还真有点小两口一起共创新家的感觉,很温暖。比灯更暖的温暖。又对比下现在,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过两个人一起打扫过房间了,不禁是有些失落的。可惜他现在不在西安,要不这周末非拉他一起,再来个喜迎新生活。
台灯于我们,现在是用不上的。没有买,但三节课倒是在几个月前送了一个充电玻璃小台灯给我,上面刻了我的名字。灯是透明薄玻璃的,一插上电就会亮了。除了刚拿到手的时候,试了试,玩了玩,便把它整整齐齐装好,放在柜子里了。等到哪天真的需要了,再拿出来用。
再下来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上小学时,妈妈给我买台灯的画面了。去了镇上,买了一个普通的,价格适中的台灯,很开心。刚买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兴奋地开着小台灯看书。后来,新鲜感过了,没那么积极了,但也并非束之高阁,毕竟自己对学习一直都不反感的。这个台灯好像后面灯管烧了,又买了新的。时间实在太过久远了,记不清了。
关于灯的记忆,比灯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