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微博微信朋友圈悄悄流行了一个新词:隐形贫困人口。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呢?它的意思就是指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也许有人看到了这个词会自嘲这不就是我吗?可以说是非常扎心了。
随着“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系列词的出现,还有网友进行举一反三,一波新的词汇出炉,比如朋友圈还藏着一群“隐形肥胖人口”、“隐形富豪人口”,更有“隐形美貌人口”、“隐形吃货人口”、“隐形单身人口”、“隐形学霸人口”、“隐形颓废人口”等说法逐渐出现在各类社交平台上。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隐形贫困人口吧,隐形贫困人口代表的是某种群体和一种消费观。即使没有钱,也要去看看最新的电影,这是聊天时必不可少的谈资,用着最新款的大牌手机,穿着小众又有点奢侈的衣服,经常出去旅游,晒着不一般的美景美食,给人一种光鲜亮丽的感觉,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表面所看起来的一样,可能他们的存款少得可怜甚至没有,更有的负债累累。在这个虚拟经济主导的今天,消费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前的勤俭节约变成了现在的超前消费,巨大的变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消费文化是促进城市发展的趋势,一个地铁灯箱广告,向明星展现,也向嚼着煎饼赶地铁的小白领展现,眼界都被抬得差不多高;社交网络搭桥,网红买手助推,更是大大促进消费知识的扩散,好吃好玩好用的,仿佛成了当代年轻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当当代的年轻人面临着高额的房价而愁眉不展时,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犒劳自己,释放自己。比起高居不下的房子,衣服手机美食这些看起来更唾手可得。所以就有了这种超前消费的潮流趋势,这么幸苦工作,肯定要舍得奖励自己,一方面也刺激了自己,面对提前透支消费的债务,需要更加努力工作才能维持生活的平衡。 所以,透过一个可能本为调侃而创设的热词,我们看得见消费文化的爆炸式发展、消费预期的代际变化以及“贫困线”背后的心灵曲线。
其实,与这些有着强大消费能力的人群比起来,那些在都市中真正“花不起钱”“不敢花钱”的人群,才更像真正的“隐形贫困人口”。物质社会循循善诱地挤眉弄眼,要求刷新生活模式、体验新的消费,但消费能力的真实局限,却让他们既要接受物质的相对匮乏,更承受着体面和尊严的丧失感。或许,他们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