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3 周六 晴
意志力绝不是纯粹的主观态度,它与大脑和身体紧密相关,可以概括为三分天下,两虎相争,一个指标。
1.意志力的“三分天下”。
一个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病人,他的名字叫做盖奇。1848年9月13号,一根钢筋刺穿了盖奇的左脸,然后穿过他的大脑前额叶飞了出去。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但不幸的是,他从此变了一个人。以前的他性格温和,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很受人喜欢。但是现在的他脾气暴躁,缺乏耐心,脏话连篇,热衷于制定计划,却从来没有实施过。换句话说,盖奇自控力完全消失了,就好像他脑袋里用来控制冲动的刹车失灵了一样,现在他变成了一头横冲直撞的怪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盖奇丧失了意志力,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呢?这肯定与被钢筋损坏的大脑有关。的确,那根钢筋损害的不是别的大脑区域,而是前额叶。前额叶在哪呢?它在大脑前部,相当于我们额头的位置。前额叶被称为人类大脑的“脑中脑”,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有多厉害了。因为它管理着其他脑区呢,其他脑区先是从身体和环境那里接收信号,自动生成各种冲动,然后跑到前额叶那里报告说,大王,这里有沙发,要不要躺,这里有美食,好想吃啊,微博又有大新闻了,怎么能不看呢,衣服又在打折,不买就亏。但喊得再热闹也没用,前额叶通常都会冷面拒绝,它会让我们静一静,想一想将来,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盖奇的前额叶受到了伤害,就像是原来坐镇拿主意的大王生病了,盖奇就变成了即时行乐,冲动的盖奇。之所以会举盖奇这个例子,其实就是要说明,意志力并不是像我们日常理解的那样,是一种美德,或者是一种态度,意志力和我们的大脑前额叶有关,前额叶出了问题,钢铁般的意志也会立马消失。
所以,这样看来,前额叶简直就是意志力的化身。不仅如此,从意志力的角度来看,前额叶可以大致分成三个区域:左边的专门让我们迎难而上,如果跑步很难,它就会让我们迈开腿--叫做“我要做”的意志力;前额叶右边的区域专门让我们克制冲动,比如美食真好吃啊,它会让我们闭上嘴--叫做“我不做”的意志力;前额叶中间靠下方的区域专门让我们记住长远的目标和梦想,这个区域越是活跃,我们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叫做“我想要”的意志力。
这就是意志力的“三分天下”,我要做,我不做和我想要,它构成了人类大脑的自控系统。
2.两虎相争
与之相对的是大脑的另一个系统,叫做冲动系统,顾名思义,冲动系统让我们变得冲动,脾气来了就要发,美食来了就要吃,怎样舒服怎样来。很多动物都有这样的冲动系统,它们出于各种本能来行动。而人类,除了这个冲动系统之外,还有一个自控系统。在几十万年的自然演化过程中,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容量增加了一倍,主要增加的就是前额叶。
你看,人类大脑前额叶占大脑皮层的30%,黑猩猩是20%,而猴子只有10%。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只有一个大脑,却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受冲动系统控制的自我,它的座右铭是即时行乐,一个是受自控系统控制的自我,它的特点是深谋远虑。当自控系统马力全开的时候,我们就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而如果冲动系统占了上风,我们就会“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就是意志力的“两虎相争”。
3.一个指标
科学家确实会用“心率变异度”来测量意志力的强弱,心率变异度越高,意志力越强,心率变异度越低,意志力越弱。这个“心率变异度”就是我们最后要说的“一个指标”。
什么叫“心率变异度”呢?简单来讲,就是某一刻你的心率是多少,下一刻你的心率是多少,这两个心率之间的差值就是心率变异度。在刺激情况下,不管意志力是高是低,人都会心率加速,只不过意志力高的人,心率能够迅速恢复,保持在一个较低或较正常的水平;而意志力差的人,遇到刺激以后,心率会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自控力高的人心率变异度高。变化量越高,说明心脏调节弹性越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整状态。当我们内心充满矛盾需要自控的时候,较高的心率变异度有助于我们迅速做出调整,让心跳恢复正常,大脑满满都是正能量。
无论是前额叶的“三分天下”,还是冲动系统和自控系统的“两虎相争”,都是意志力的大脑基础,同时还跟身体“一个指标”心率变异度有关。
——摘自得到《自控力》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