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教室才有光
与亲近母语的渊源,说来话长。
一、渊源
说起来很惭愧,知道亲近母语,已经有十年之久了。最初是很偶然间的,大概是零七零八年左右,论坛很火,教育在线论坛瞎逛,看到了薛瑞萍老师的帖子,非常感兴趣,追帖的同时,买了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和《我们二年级了》。当时我是带三年级。心血来潮的,断断续续的,给孩子们读完了《夏洛的网》这本书。
此后,由于自己没有坚持,加上不懂得方法,最关键的是,学校有各种各样的考试和制约,我就在现实中妥协了。随后,偶尔想起来了,觉得诵读和读书很重要,会给孩子们读上一两篇,有时读个绘本故事,有时读个小说的片段。
2015年的秋季,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进行《日有所诵》诵读,当时带的是六年级。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方法,只是一味地每天早上抽出宝贵的早读时间领着孩子们读,但很可惜的是,只坚持了一个学期,下个学期由于学校鼓号队的建设,加上自身个人身体的原因就中断了。
2017年初,在家休产假。闲暇时间,看亲近母语公众号发出的点灯人学习,几经考虑,决定报名参加。历经十年之久,总算是真正的想去了解她,认识她,走近她。
在这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当中,我认认真真的再次读了《朗读手册》《诵读课》等书,每次听课,都很认真的做笔记,由于是休假在家,只是听导师的说,而没有进行实践,感觉总是空空的。
2017年秋季,学校安排接手一年级。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一方面是好久没有带过低年级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我很好的成长机会,我可以从一年级扎扎实实的来实践诵读,绘本和整本书教学等,当然还会私心一点想,也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上学,做一些探索和记录。就这样,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就很清楚的向家长表明我的态度我的设想,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很快,我们的班级用书《日有所诵》,就在家委会的协调下全部到位了。同时继续报名参与点灯人学习。
整体感觉,这一个学期,开展得很不好,没有落实诵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竟然一个学期就把这本书给读完了。现在想来,还是不明白,究竟应该怎么来扎扎实实的进行日有所诵的读书。
进入星星点灯计划学习群,也是很偶然的在点灯人学习群里知道的,某一位导师的一句话,让我开始寻找相关的资料,抱着试试的态度填了表,然后就有了现在回顾十年的一个历程,一个总想走入却徘徊门口,几经踌躇终于跨步的历程。
二、日有所诵
翻看记录才发现,孔老师的有关《日有所诵》的课,不知道听了有多少节。
最近,再次的反复听,才发觉,以前的听,是那么的不入心,不走心,所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才会摸不着头脑,才会随意的读读就过,再加上不善于去思考,不去寻找根源,才会导致,目前这样的局面,才会一个学期,我们就把《日有所诵》那本书读完了!
听完讲座,感触最深的就是四个字,还至本处!还有就是,做为一名老师,解读教材,真的是最需要研究的,也是一个老师的最基本的素养。
解读教材就从儿童和文本出发。
目前从事一年级的教学,对孔老师低年级《日有所诵》的教学,反复听了几次,梳理以后要注意的点。
一年级主要以童谣,儿歌渐多,在读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是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它的趣味,辅助的可以拍手读,可以轻拍桌子读,可以加动作等。针对文本的内容,可以加衬字,可以重复,可以填空等。在读的形式上可以,分组读,男女生读,师生问答等。针对一年级提问的问题,不能过多,一个两个即可,针对某个问题,一定要让孩子说透,这个问题要围绕文本来题,而且要有开放性,不要有具体的答案。
最重要的是,日有所诵,日不间断,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孩子诵读形成习惯。
我决定从这几方面努力,如果说能够扎扎实实的做到,日有所诵的开展应该是跟成功了吧!
老师的意义在于,用自己的光芒去照亮孩子,让孩子发挥自身的光芒。前提条件是,自身心中要先有光,才会,照亮孩子,照亮教室。星星点灯,就是能使我有光的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