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了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第四部----文学江湖,读之前我的心情是同情、担心,而读罢掩卷,之前我的同情和担心虽然全部放下但是另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难以名状,无法完全放下。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我到现在都没有理清。
这段记忆是1949至1979作者在台湾工作生活的30年经历。本以为作者历尽险阻逃到自己理想中的港湾,与父亲和弟妹团聚,从此开启自由和平静的生活,但实际情况与我的想象相差极大,为什么?为什么让一个孩子经历如此大的困苦,还不能让他安定,还不能给与他幸福?难道上帝还要继续考验他?还是他前世的罪孽还没有偿还完毕?
前一段时间我也正好听了有声书《人有病,天知否》,里面介绍了几位1949年之后留在大陆的老作者,里边有老舍、沈从文、丁玲。。。他们的境遇十分悲惨,结局令人唏惶。而逃到台湾的那群文人好像也没有好到哪里,他们也是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每日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一句话,写错一段文字而受到牢狱之灾。这些大名鼎鼎的知识分子,智慧和学识都超过常人,为什么活得还不如那些没有文化的农民、工人和士兵?
作者在台湾生活这段时间,其实他的工作还是很稳定,收入也比较丰厚,他的工作业绩不仅为他争取了丰厚的薪水,让他把弟弟妹妹先后供养成人,而且也赢得了领导和社会的认可和尊敬。但是我还是觉察到他的郁郁寡欢和无处倾述的压抑。这让我意识到金钱和地位确实不能让人获得真真的幸福,那真正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作者移居美国之后的心情是否会有所改变,也许他一直都在寻找的路上。
翻开书之前,我是有期待,有预设的。我想看到一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经历了生离死别,经历了世间所有的苦难,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像小说西游记的结局,师徒四人不仅功德圆满,得到了应有的地位,也获得了最终的幸福。但是作者没有,他没有得到自由的直抒胸臆,畅快的的呼吸,反而是苦闷、压抑的生活,即使徜徉与自己喜爱的文学天地之中,也不能淋漓畅快地吐露心声。难道作者寻找地方向错了?唉!哪里是错了,无论把它放在大陆还是台湾,还不都是一样的结果,也许环境你可以选择,但是你不能躲开时代的制约,这也许就是人在江湖行走的难处吧。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理想,还要受制于时代和环境的约束,如果条件不允许,你只能先隐藏自己的理想,又要保持自己最低的底线与世界妥协。如果还是不能换来最后的成功,我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我们努力过、忍受过,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底线,遗憾虽有,但我们可以放过自己,放过我们这一世的遗憾,不要带着遗憾离开这次人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