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7:00我们准时迎来了青椒计划中学数学第二讲《还乡村孩子数学学习的公平》。由来自四川凉水井中学的唐芳林老师主讲。
数学是老大难的学科,乡村孩子的数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教材不适,教法不和,我们该如何做呢?唐老师从乡村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用凉水井中学的实例给我们讲授了这节课。说实话,当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在想,怎么还公平,能公平吗?乡村孩子一出生就注定了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怎么公平呢?抱着疑问的态度来听听这节课?如何破这难题?
您的课堂是否会遇到以下糟心的情况?唐老师先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们纷纷刷起屏来,这不就是我们的课堂吗?数学课堂睡到一大片,一考试三十分以下的占了一半。这就是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差距,而这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种实际情况。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一、社会 社会要求我们对待所有孩子要一视同仁,不能分快慢班,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公平的对待,但是却忽略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且单方面追求升学率。
二、家庭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到好的班级去,觉得好的班级不仅同学好,老师好,各方面都好,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真的适合吗?他能不能跟上呢?
三、学校 学校有教学进度,老师们必须在有限地时间内把所有要求的内容全部授完。为了赶进度,不得不加快进度,有时候明知还有不少学生没有掌握住这个知识,也不得不继续新授课。如此一来,同一个班里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慢慢地,那些低分生越来越听不懂,学不会。上课要么神游睡觉,要么捣乱乱说,老师头疼,学生也很无奈,谁不想学好习,谁不想受表扬呢? 之前一直觉得,那些上课不好好学习的同学都是态度不好的,都应该严厉批评,原来他们也很苦恼啊?
在如此环境这怎样去努力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呢?
凉水井中学,在如此情况下是如何做呢?
一、分
1、合理分班 合理的分班,能够针对学生真实、实际的水平,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对乡村孩子的公平教育。当然这必须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要明白什么才是孩子最适合的。
2、班内分层 不管怎么分班,一个班的水平不可能都一样,只能尽量将水平差不多的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分考试 改变之前的,同一张试卷来评测。学什么,考什么 ,分难度考试,考出学生学习信心。分难度出试卷考试,大部分学生就会考出略高于实际水平的分数,这个分数不是为了表现教学质量如何高,而是重在学生自身强烈的心里暗示作用,不断的自我暗示,其实我也能学好,久而久之,学习信心就充足了!
二、变
1、变教研 教研是与学生的教研。教研,对话式教研,与小组长教研。问题式教研。变教研,针对国家教材开展不同层次班级教学参标,有利于集中备课和不同层次学生教学!耳目一新的观点!
2、变教材 在国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变教材。把不适合学生内容进行替换。同时设置项目式学习 , 带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变评价 变对教师的评价;变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除了基本实物考核的检验,对老师的评价应该也要看到日常老师的表现,真正地肯定老师的付出。对学生,可视化评价,不能只是口头表扬。同时奖罚结合,因为有的学生重视奖励,有的学生重视惩罚。采用 个性化评价方式。
三、慢
慢进度、慢节奏、慢心态。当初想学生跟不上课时,要慢进度,降低难度,慢节奏,把基础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慢心态,对于新的基础性知识,要反复讲,反复练习。如果第二天学生忘了,又不会了,那就再讲,再练。要照顾到差生,课后学生一帮一,会的学生给不会的讲,教学相长,优生都是从讲中来的。老师们在评论区也纷纷发表看法,
若此,慢慢地,学生变化我们将能从课堂的状态,成绩,心态看出来。
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慢进度,慢节奏,慢心态。其中唐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其中的去分母这一节。这是解一元一次方程里最难的一节,唐老师这样讲到:对于那些听了还不会的学生,让他们先把左边这道例题抄下来,背会,然后照着步骤做右边这道只是变了变分母的题,如此,多练几次,就掌握了。深表赞同,想想我给学生讲这道题时也是先让学生掌握步骤,但是在习题的处理上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差生的底子,应该慢慢变,慢慢来。
互动环节,溆浦101肖丽好老师问道马上中考了,怎么提高差生的成绩呢?唐老师讲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改编近五年的中考试题,提出百分之六十,基础知识,让学生背会,再理解它。然后再举一反三。把一套题当三套题来讲。这个方法很实用,很乡土,也很接地气,下来我也要试试。
每一次的改变都是成长。任重而道远,愿我们乡村教师都能转变思维,新思考,新方法,给每一个学生梦想和希望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还乡村孩子数学学习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