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某个网页,看到有网友用《失乐园》作为案例,警示大家“婚外情注定以悲剧收场”。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但他可能忽略掉了在小说最后,法医平田良介十分细致的验尸报告上写到:“此外,女性脸上微微含笑。”
《失乐园》真的是一个悲剧故事吗?也许在旁观者的眼里,死亡就是悲剧了。但若作为小说里的人物,死亡也许是他们至高无上的永恒追求。至少是渡边淳一自己想要而不得的结局,把它写在书里了。
每个人都向往着美好的爱情,每个人都期待着完美的另一半,甚至幻想一眼万年,私定终生的触电的感觉。书中的两位主角,作为两个已婚的成熟男女,在经历过热恋又走向婚姻的坟墓之后再相遇,深知永恒的热爱是不存在的,完美的恋人也是不存在的,总有一天,所有的幻想都会破灭。
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说到,亲密关系的过程会有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绚丽之后一定会是幻灭,你会发现自己曾经爱上的仅仅是一个幻象。也许有人会尝试改变对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对方身上,最终带来争吵和愤怒,或者冷战和漠视,从此不再是同路的人。
女主人公凛子选择了一位比自己大很多情人;在父亲去世的守夜日,和情人久木做了令自己羞耻的事情;与情人殉情的地点,也选在了父亲的别墅;任性的她曾经告诉久木,父亲一定会认可她的所作所为,只要她开心就好;躺在穿着自己父亲的毛衣的情人怀里,思念着父亲的温柔和体贴。久木在那天晚上做了梦,梦见了正在被火化的凛子的父亲,仿佛在那一刻预见到了自己的毁灭。
人为什么想要恋爱?在亲密关系学里指出,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觉得我们特殊的人的身上,觉得有了他们,这些需求都会被满足了。
久木曾多次感到疑惑,为什么比自己年轻,美丽聪慧,拥有很多追求者的凛子,会抛下她英俊高大,事业有成的丈夫和自己在一起呢?想来,不过是拥有恋父情结的凛子,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需求罢了。
从小,我们的需求就是匮乏的,因为父母不是理想的,生活不是理想的,自己不是理想的。我们想要遇见一个人,满足我们对依恋的所有幻想,用完美的他,来弥补不完美的自己。爱情如此盲目,我们根本无法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直到问题渐渐浮现出来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对我们自己期待的背叛,从而感到愤恨。
人类究其一生,都在寻找内心的那个贪婪的小孩想要得到的东西:归属的感觉、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失乐园》的结局,是爱情的选择,也是生命的选择。两位主人公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发现早已众叛亲离,两个孤独的人在一起,只能互相舔舐伤口,互相汲取温暖。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眼前这个人更需要我,更依赖我,我如此信任TA,TA也是如此信任我,在彼此的眼里,我们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重要,没有比现在这一刻更加幸福的时候了。为了守护住这样的永恒,不如就这样死掉了吧。”这可能是两个人潜意识的想法,他们的需求在这一刻达到了至高的满足,所以想要在幻灭之前让它永恒,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美的结局了。
其实,无论是相爱的两个人,还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或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存在着无法一次解决的问题,你可能发现自己比以前乐观了,比以前自信了,比以前更懂得照顾自己了,比以前更加美好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与人关系的问题困扰着你。
那是因为需求在那里,期待也在那里,得不到,我们就会跟自己过不去。
可是啊,世界上的人,都是受过伤害的小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无法满足的需求和期待,如果只想着自己的伤痛,那是不是,喜欢的那个人,就太委屈了呢?
克里斯多福·孟说:“每个人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限制性信念,都不是真的,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渺小或者很差劲的想法,也都不是真的。只不过,是那个被父亲责骂,被母亲训斥的小时候的我们,任性的需求罢了。
相信,我们不会选择久木和凛子那样的结局,来逃避伤痛的浮现。亲密关系应该是疗愈的过程,帮助我们在问题中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而不是引导我们走向毁灭。所以,每当想要指责对方,或者通过贬低自己让对方内疚的时候,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我要这么做,我到底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什么?
你心里有着那个受过伤痛的小孩,请你用心地跟他对话,告诉他所有的痛苦都会过去。你喜欢的那个人的心里,也有个受过伤痛的小孩,请你拥抱他,让他相信,你一定会陪伴他度过这段艰难的旅程。
先要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可能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先面对自己的痛苦,明白自己的需求,才能通过正确的方式,和亲密的人沟通,疗愈自己,也疗愈对方。
也许乐园并没有失去,而是在久违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