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宋有个词人叫姜夔,他少年孤贫,终生未仕,穷的时候靠卖字画和朋友接济过日子。可以说真是领会透了生活的苟且,然而他却是除了苏轼以外的另一个艺术全才,精通诗词,音律,是有名的作曲家,书法家。
流落江湖的时候,那就写点漂泊的日子,旅途的见闻。“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既然做不成香衣宝马的贵公子,就做个闲云野鹤的闲散人。就这样,心中常抱着“诗和远方”,姜夔靠着写文红了。在一个没有自媒体的年代,这实在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姜夔一生最大的幸运开始于结识了诗人萧德藻,由他认识了杨万里,范成大。(还顺便娶了萧德藻的侄女,看见了么,见牛人的重要性)。因为得到几位大家的欣赏,文人雅士纷纷推崇姜夔,他生活里旅行游历,开始充满了“诗和远方”的浪漫和快乐。“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然而这些认识的亲朋好友离去后,姜夔无人接济,六十岁后日日为衣食奔走,无以为生,连最好葬礼都是人家凑钱的。那时候,他早就不记得走马章台的诗和远方了,生活怕是连苟且也算不上了。
所以自在富足,不在于你位高权重,往往来源你的才华和努力。然而你要是一直不更新迭代,往往又会回归到最初的一无所有。生活的诗和远方,来自在苟且和平常的自我领悟,和不断进步。
2. 我认识个姑娘,暂时叫她小A,小A是那种无时无刻不精致的姑娘。衣着永远得体,事业一定要有规划,下班了要做美容,周末小资的咖啡馆加远足之类的活动。
这简直就是典型的充满诗和远方的生活啊。然而有了家后,小A常去的精品服装店变成了大众优衣库,按她的话说,方便一站式消费,一家人的一起买齐了。高跟鞋变成了运动鞋,抱孩子走路推车提购物袋才方便。手里的时尚杂志变育儿书,事业没时间追求了,只求朝九晚五,能看见孩子笑脸什么都值。
可你说这生活里只剩下苟且了吧,小A一直没忘记闲暇时候多学点,工作虽然没什么大提升,但每一年都做的越来越出色。衣服虽然不是大牌时尚,但是搭配舒服。育儿书看多了,小A开了个公众号分享心得顺便做做团购。生活里琐事多了,但是愉悦的事情也多了。每一个小幸福都变得显眼起来。
以前觉得空了半天没什么,现在一旦有空,就觉得生活特美好,看书,喝茶,做孩子的手工,都觉得是享受。生活里的诗和远方,其实就是家人都健康平安,身边的孩子安睡的笑脸。
原来当你积极去面对生活的苟且,会发现其实到处都是你的诗和远方。